百伯:3亿元“现金+资源”也砸不成的生意
你一定听说过“度娘”,而听说过“百伯”吗?
当2011年1月百度强势插入网络招聘行业时,在网络招聘市场里混饭吃的玩家们都打了个寒战:手握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的搜索巨头,杀进里来了。
在网络招聘市场,百伯是个富二代。江湖有传言,为了创办百伯,百度不惜在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等三大龙头招聘网站高薪挖角,挖来了曾在智联招聘有过8年从业经验的集团副总裁李珍文任CEO,原智联招聘的集团代理CTO刘平川任CTO,百伯半数以上的员工都是来自上述三大招聘网站。
网易科技报道说,母公司百度对百伯注资近1亿元,另外还通过SEM、百度联盟、全流量广告等形式提供价值约1亿元的推广资源。百伯刚上线时的雄心是,两年内欲做进行业三强。
2011年11月,百度再次注资超过1亿元,用于百伯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
但一年多过去,百伯,这个臆想中的大块头展现出的并不是威慑力,反而是路线的摇摆。那些亮闪闪的成功要素,并没有帮百伯到达成功。
定位与战略的摇摆
市场所见,百度做招聘,摇摆了这么几回:
1、投资、并购传统招聘网站:百度在大约2007、2008年的时候就试图开发人力资源行业,据说还跟智联招聘等国内较大的3家网站有过接触,考虑过投资甚至并购,但最后双方均认为时机还没有到来,放弃。
2、自建一个传统招聘网站:2011年1月,百度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百度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在全国7个城市布局了400名员工。2011年4月份测试版上线,域名为rencai.baidu.com及job.baidu.com,网站格局跟传统招聘网站一样。
3、做LinkedIn式的HR主题社区:2011年9月22日,百度人才更名百伯,改版后正式上线。新版百伯算是百度做招聘的第一个正式产品,特色有:
---强调个人用户的个人中心;
---在新首页大幅砍掉招聘企业的广告;
---提供跨网站的职位搜索结果——百伯平台可以接入同行网站共享信息,并进行收益分成;
---“按效果付费”的盈利模式。
当时,李珍文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说,跟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等三大招聘网站的商业模式不同,百伯希望做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关注用户端的感受和交互。“LinkedIn的模式,是我们可能的方向。”
4、线下的百城战略:2012年4月,百伯又走线下路线,一举签约全国数十家前沿网络科技公司,在华北、华南、华东等各大省市设服务中心,在全国分散为企业提供招聘、互联网基础、网络推广等服务。
5、白领文化社区:2012年5月21日,百伯网和MSN达成战略合作,共建MSN中文网招聘频道,由百伯负责频道的内容和运营。
6、做招聘领域的垂直搜索:把招聘社区剥离到MSN白领招聘频道,同时,百伯则专心做覆盖全网的垂直招聘搜索。这个思路,应该是自2011年6月百度斥资3.06亿美元控股旅游搜索引擎去哪儿之后,摸索出来的搜索+垂直搜索的控制市场手段。
团队不稳
在摇摆的战略之下,成立才一年,2011年底,百伯CTO刘平川离职。2012年1月,百伯CEO李珍文离职。
按理说,百度要做招聘,李珍文应该是最不应该放弃的人才。李珍文2002年就加入智联招聘,历任智联易才西南大区总经理、智联招聘北京公司总经理、集团副总裁兼华东大区负责人等多个职务,2011年初被挖到百度后,又成为百伯的前身百度人才的创办人。
而CTO刘平川也是来自智联招聘的一员悍将,他在智联招聘担任过产品研发中心总监、数据运营中心总监、集团公司代理CTO,全面领导智联技术体系工作,跟李珍文一样是百度人才的创办人之一。
李珍文离职后休息了半年,6月份加盟招聘网站举贤网担任CEO。而自李珍文走后,由百伯管理层成员韩晓明出任总裁,接管公司整体运营,但CEO一职则一直空缺。而具体的公司方向也一直在辗转腾挪:做传统招聘、做社区、做搜索、跟百度资源互通……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