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支西部铁军
北京时间2015年8月17日,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中国十九冶集团员工曾正超夺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 实现中国金牌“零” 的突破。 至此, 中国十九冶集团共参加了3届世界技能大赛,培养输送国家队队员7名, 国家队教练两名, 取得一枚金牌和两个优胜奖的好成绩。
中国十九冶集团正成为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沃土。然而在2006年以前,十九冶集团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素质参差不齐, 复合型人才和技能领军人物偏少, 高技能人才只占全部技术工人总数的10%,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且国际化程度不高。
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 中国十九冶集团积累了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 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 集团一线技术工人超1700人, 其中有技师、 高级技师600余人, 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83.7%。
“提神炼魂”依托学校办企业
企业树人, 人才兴企。 中国十九冶集团不断提升自有高级技工学校 (中国十九冶集团攀枝花技师学院) 的办学实力, 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融合, 培养既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 “订单式” 技术工人, 又满足社会其他领域急需的技工群体。 据统计, 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已为企业、 社会输送技术工人逾两万余人。
培养技能人才, 企业多管齐下:
———巩固 “师带徒” 技能培养法, 通过结对子、 拜师父、 传帮带等形式, 在高技能人才与年轻技术工人之间形成一种亲密关系, 使“绝招” “绝活”无缝传承;
———以企业技术工人为培养主体, 建立 “请进来、 走出去” 综合培养法, 如通过讲座、 培训、 专家交流、 选派专业人员到国外考察取经等多种途径引进最新技能技艺;
———加强班组建设, 夯实人才根基, 对全公司300多个班组的电焊工、 电气设备调试工、 砌筑工班组长等开展各类培训, 近几年已投入经费1000多万元, 培训员工近20000人次;
———加大关键工种 (焊工、 铆工、 安装钳工、 电调工、 测量工等) 技术人才的实战培养, 通过重点工程项目的磨练, 培养专一门技术、懂多门技能的优秀技术工人。
另外, 十九冶集团通过文化“提神炼魂”, 加强技能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近几年, 集团高技能人才无一流失。
多措并举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中国十九冶集团正积极建设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目前集团已拥有了国家、 四川省、 攀枝花市三级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涵盖了电焊、建筑金属构造、 电气安装调试和测量等多个工种。 一大批精英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技术创新、 技艺传承的中坚力量。
成都东二环高架桥工程、 孟加拉国电炉炼钢工程、 越南台塑河静钢铁项目……这一系列工程都打上了十九冶集团员工奋战的烙印。 中国十九冶集团发挥大师工作室的复制、 辐射作用, 先后成立了周树春大师工作室深圳工作站、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和刘建川电调工突击队。经专项培训的突击队员已出色完成多项工程突击任务, 解决了施工中急难险重的问题。 工作室还先后帮助社会其他行业及农民工队伍培养技术工人近千人次。 为此, 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周树春领办的大师工作室荣获了 “全国工人先锋号”。
十九冶集团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大幅提升技能人才团队素质。按照人社部部署, 集团先后对企业自有技工、 社会技工群体约1.25万余人次进行技能评价, 大批优秀工人通过技能评价脱颖而出。
同时, 集团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着力以赛促培, 促进技术工人向技能型人才再到技能型专家的转变。 在一系列高水平竞赛中,集团五获团体第一名,80余人次获个人奖励。
聚焦发力锻造技能专家集群
中国十九冶集团先后创建了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攀枝花市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 利用企业项目施工机会, 有针对性地将具有潜能的高技能人才放到施工现场,通过压担子、 交任务使其技能技艺精益求精。 同时, 集团进一步拓宽技能专家的晋升通道, 积极探索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 “双师” 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帮助技能人才提高理论水平。
目前, 中国十九冶集团技能人才队伍中拥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及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人,全国技术能手12人,四川省技术能手、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多层级技能人才69人, 中冶集团首席技师、 中冶集团技术能手42人。技能人才集群正逐步形成, 中国十九冶集团正打造一支技能方面的西部铁军。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