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培训的人不请自来”
日前, 宁夏固原市在彭阳县召开 2016年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示范村建设现场推进会, 以此搭建全市各县区交流学习的平台,形成 “比、学、超、赶”的良好氛围。
去年以来, 固原市把劳动力素质提升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通过开展多种培训, 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完善制度 整合资源
去年, 固原市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 制定出台了 《固原市 “十三五” 劳动力技能培训专题规划》。 《规划》 指出, 在 “十三五” 期间, 固原市将以35岁以下劳动力为重点,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 确保10万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为此, 固原以150个贫困销号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对其中的62个示范村中的35岁以下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实施全覆盖精准培训。
固原市以县区为单位, 整合组织、 教育、 人社等部门的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 资金, 按照招标机构、 培训标准、 培训时限、 培训教材、 培训大纲 “五统一” 的模式开展培训, 并建立了市、 县区共同参与、分级负责的培训机制。
“农民要求致富的心情非常迫切。 农民素质提升工作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一项实事工程。”固原市就业创业服务局局长尹正兴介绍说。据统计, 截至目前, 彭阳县各个示范村的农民培训后, 就业率达到60%以上,有些示范村甚至达到98%左右。
建档立卡 分类施策
固原市要求各县区、 乡镇和村组, 结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 对本区域转移就业、 劳动力资源状况、培训需求等进行调查摸底, 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 同时, 固原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培训规划、实施方案、培训和鉴定管理、 资料归档管理等规定, 从制度上规范了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与鉴定工作。
“彭阳县在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中,成立了劳动力素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全县每个乡、每个村都有责任领导和包抓干部,签订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彭阳县就业创业服务局局长杨改兰说。
“开吊车这个行当现在很吃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尽快拿到证书。”日前,固原市原州区人社局在河川乡寨洼村举办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起重机驾驶员实务操作培训班,学员陈岳明希望通过培训, 拿到操作证和驾驶证, 找一份开吊车的工作。
同样, 在西吉县马莲乡陆家沟村举办的挖掘机培训班上, 村民张杰告诉记者, 春节前, 他们村的留守妇女就已经参加了刺绣、 编织等手工艺品培训。春节刚过,挖掘机、装载机等培训又陆续在村部会议室开班。 “村里报名的人特别多, 要是去晚了, 会议室里都没地儿坐。培训结束后, 通过就业部门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 都可以拿到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过去, 每次举办技能培训班, 县乡村三级的工作人员都要上门 ‘请’ 村民参加。 即使 ‘请’ 来参加培训, 很多村民也都应付差事, 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 只要就业部门把培训通知发下来, 我们一张贴出去, 名额一会儿就报满了。 参加培训的人不请自来。” 来自泾源县新民乡党委副书记于永泉说, 这种变化主要是从2015年固原市组织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后发生的。
精准培训 干部包村
据尹正兴介绍, 固原及各县区紧扣 “贫困群众非常希望尽快脱贫、增加收入” 这一核心, 采取群众自主选择培训项目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聚焦贫困村、 紧盯示范村, 瞄准贫困户, 因村制宜、 因人培训, 开展有特色的精准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我们把 ‘两后生’纳入到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当中, 并为他们免费提供食宿。 此外, 我们还专门针对技能培训示范村制作了培训工作进展表, 将培训现状、 人数、 工种全部在进展表上注明。 同时, 我们还紧盯时间节点开展培训, 建立培训学员微信群、 QQ群, 便于学员相互交流学习成果, 互通就业信息。”尹正兴说。
据了解, 固原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获得宁夏65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1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与支持。 宁夏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还抽调专家蹲点到固原指导工作。 固原市人社局抽调5名处级干部包抓县区、53名科级干部包抓示范村的技能培训工作, 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
目前, 固原已累计培训劳动力44976人, 鉴定29442人。 其中,150个整村销号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到15481人,62个示范村职业技能培训8813人。 全市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8.70万人, 实现工资性收入11.15亿元。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