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飘进山村和工地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4月22日、23日两天,北京西交民巷的农桥读书会阅读空间迎来了众多农民工朋友。 在长达6个小时的阅读马拉松活动中, 农民工朋友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为了推动农民工读书,2016年2月,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型农民工》 《新型职业农民》作者沈建国与四川农民工杨东平发起的农桥读书会在北京成立。
一年多来, “读书、 扶贫” 活动从全国政协文史馆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农桥读书会也从大城市发展到了乡村的田间地头、厂矿车间。
一年多来, 农桥读书会已举办63期读书分享会、29场公益活动;走进建筑工地、乡村调研84次;组织社会力量向农民工捐赠农业科技、 专业技能、 励志创业等实用图书8万余册。 农桥读书会还深入四川、 新疆、 西藏、 云南、 湖南、 山西、 河北、 河南等地建立农桥读书会, 鼓励农民工读书励志、 增强自信, 培育出一批批通过读书掌握专业技能、 改变贫困命运的优秀农民工代表。
书中真的会有 “黄金屋”
“我国两亿多农民工是读书会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需要帮助的阅读群体。” 发起农桥读书会, 鼓励读书, 农民工出身的杨东平有自己的理解。
在四川老家, 杨东平从干家政服务公司做起, 赚到第一桶金。 杨东平说, 是书本让他重新审视人生, 开始新的生活。 那段时间里,杨东平阅读了大量图书, 把企业做大做强, 并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企业家。 当事业有成, 杨东平开始帮助更多的农民工一起参与到阅读中来。
随着活动的深入, 读书会影响力越来越强, 农桥读书的后续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农桥读书会成员、北京任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兴杰就是一个鲜活案例。
11年前, 山东鄄县农民任兴杰来到北京打工, 由于工作不好找,硬着头皮开起了馒头店。 为了能做出有特色的馒头, 任兴杰翻阅相关专业书籍, 逐渐掌握馒头制作独特的工艺, 生意逐渐火了起来。 现在, 任兴杰在北京有5家直营馒头店,每天可以卖出5万个馒头。
任兴杰动情地说: “读书让我学会了就业的技能, 更让我掌握了创业的本领。 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 吃苦耐劳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打开眼界, 开阔了视野。” 如今, 每周不管多忙多累,任兴杰都要去农桥读书会借书。 有时累得连饭都不想吃, 但一捧起书来他就放不下。
刚来北京时, 农民工刘爱静在宾馆做服务员, 当了妈妈后在家带孩子。 她每天坚持读书, 认真学习母婴护理知识。 后来, 刘爱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最终成为一家家政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现在, 刘爱静每年对300多名姐妹开展家政技能培训并帮助她们稳定就业, 自己也成为高收入阶层的一员。
来一场与图书的 “约会”
“只要有好的环境和好的形式,农民工就能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参与到自我提升的状态里。” 杨东平说, 让农民工朋友享有平等的阅读条件和机会, 共享阅读的快乐,是农桥读书会在此次世界读书日发起 “书香农桥·共享阅读+我” 倡议的初衷。
作为为农民工提供读书服务的阵地, 农桥读书会每周都会举办新型职业农民、 新市民阅读分享活动。 杨东平介绍, 相对于此前在北京27个工地建立的农桥书屋单一的借阅模式, 农桥读书会阅读空间更能激发农民工朋友的参与热情。
让农民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是一件好事, 但也是一件难事。 杨东平说, 一来是农民工缺少阅读条件, 二来是农民工缺少阅读习惯。可是, 读书毕竟是帮助农民工脱贫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 因此, 杨东平从一开始就格外注重激发农民工的读书热情。
“单纯的、 个体的阅读活动很难吸引农民工朋友的兴趣, 而通过开展相关学习讲座、 阅读分享活动, 能调动农民工朋友的积极性,也是一种阅读传播, 可以吸引更多农民工朋友参与。”杨东平说。
一个人读书, 自有一个人读的乐趣, 一群人一起读和分享, 它的乐趣可以在个人阅读乐趣的基础上扩大十倍、 百倍。 一段时间的实践后, 杨东平发现, 通过共享阅读,不仅可以让农民工朋友免费读好书, 而且还可以共读和分享, 让大家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养、 劳动技能和创业本领。
事实上, 自从农桥读书会阅读空间以共享阅读方式开放后, 已经吸引了附近的很多农民工朋友和志愿者参与。 他们每周到阅读空间参与读书活动,已经成为常态。
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
“现在,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 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桥读书会要通过开展各科读书活动, 使农民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杨东平说。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 新市民,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 杨东平倡议, 广大农民工朋友都要多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 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 “学习型、 创业型、 职业型” 的新型农民工, 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 成为 “新市民”。
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工阅读创造条件, 并培养农民工的阅读兴趣,农桥读书会启动农桥书屋升级阅读空间计划, 用活动带动阅读, 并着力打造网络阅读平台。
“我们正准备开展农民工群体读好书、 讲故事、 征文等系列比赛, 让广大农民工群体热爱阅读。”杨东平说, 也期望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各界人士、 志愿者能够参与到帮助农民工阅读中来, 共同建设农民工的精神家园。
扶贫要扶智, 农桥读书会的很多农民工朋友告诉记者, 读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 而且通过学习,也可以改变自身命运。
“知识和学习改变命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兴洲呼吁, 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关心农民工的阅读培养,营造一种关心农民工读书的社会氛围。 同时, 政府以及社会组织应该更多帮助农民工实现阅读的愿望, 要从顶层设计来为农民工阅读创造条件。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