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钱荒”大裁员 造船业复苏路漫漫
银行缺钱、股市缺钱、楼市缺钱……“钱荒”频频来袭,造船业亦未能幸免。由于“钱荒”,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不得不大幅裁员,引发了业界一片热议。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在调结构的背景下,适当收紧流动性资金将会成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即便是本轮所谓的“钱荒”结束,部分银行间空转的资金流入实体领域,陷入低迷的造船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依然是困难重重,造船业想复苏还很困难。
遭遇“钱荒”大裁员
在造船业陷入漫长的“寒冬”时,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终于走到了大裁员这一步。
7月1日、2日,部分劳务派遣人员围堵在熔盛重工南通工厂的门口讨薪,称员工被拖欠三个月的工资。
熔盛重工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表示,目前南通工厂拥有1.15万人左右,而按照计划可能会缩减人员至8000余人,减员总数估计在3000人上下。最近几个月公司已裁撤员工约8000人。而今年年初时,熔盛重工约有员工2万人。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高博轩表示:“作为长周期行业,陷入低迷的航运业在未来数年之内都难有明显起色。而下游持续低迷的行情势必会传导至上游造船业,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为了缩减开支,造船业裁员将会趋于常态。”
“对于陷入财务困境、资产负债率高达70%且流动负债占比达73%的熔盛重工来说,在保持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尽力缩减开支,更显必要。”高博轩强调说。
尽管大裁员让熔盛重工陷入了泥淖之中,但对于这家负债总额超过350亿元的民营造船巨头来说,最糟糕的打击还是来自于债权银行态度的改变。
一位不愿具名的债权银行人士透露,债权银行正密切关注熔盛重工,熔盛重工的裁员和后续事件已打击了债权银行的信心。作为熔盛重工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的国开行,最近也对熔盛重工进行压贷和断贷。2011年,国开行前后曾提供350亿元的授信支持熔盛重工发展。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熔盛重工如今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为前些年的疯狂接单“埋单”,手持大量的订单需要极大的资金需求,船东不再像昔日那么“慷慨”,将首付款压得极低,而银行也不那么“热心”借钱,遭遇“钱荒”在所难免。
事实上,熔盛重工遭遇“钱荒”只是中国造船业的一个缩影。在整个行业陷入“寒冬”时,造船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信贷危机。
上述业内资深人士透露,由于银行普遍收缩银根,部分船厂已经拿不到银行贷款,甚至连中国出口信用保险(放心保)公司都不愿意提供保函。福建华东船厂董事长陈为仁也表示,中小民营企业普遍遭遇各大商业银行的逼债,还不上贷款的船厂被迫将资产拿去抵债。
高博轩认为,在调结构的背景下,适当收紧流动性资金将会成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基调,因此即便是本轮所谓的“钱荒”结束,部分银行间空转的资金流入实体领域,陷入低迷的船舶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依然是困难重重。
不过,对于造船业存在的信贷危机,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表示,国有企业和骨干民企还是能获得国家的信贷支持,并未爆发危机。他同时表示,国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兼并重组,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复苏之路漫长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新承接订单为1375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4.2%;造船完工量为1719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3.7%;5月底,手持订单量为10351万载重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3%。
尽管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增长,但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会长张广钦表示:“新接订单的增加并不意味行业形势转好,目前造船价格太低,船厂依然压力很大。”
熔盛重工公布的数据称,今年上半年,熔盛重工已接获订单远超去年,其中包括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海工订单,价值超过20亿元,并各有一座同类型产品的选择权。根据2012年财报,熔盛重工去年仅接到了两艘矿产运输船只订单,远逊于2011年的24艘。
但订单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在望。熔盛重工此前发布的未经审核的财务数字显示,截至3月31日,该公司流动资产为229.41亿元,总资产为445.21亿元,总负债为325.98亿元;3个月营业收入仅为7.44亿元,净亏损7.29亿元。
巴克莱援引熔盛重工过去两年累积的巨额债务称,熔盛重工已出现财务困境,该公司在2012年末的债务达251.2亿元,为2010年债务的1.5倍。根据财报,熔盛重工今年必须偿还超过150亿元债务。
据悉,去年年底以来,已有十多家宁波、台州地区的造船厂停工停产,寻求重组。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机械行业分析师认为,民用船舶制造领域的产能严重过剩,因此在此轮造船行业低谷期,预计70%~80%的民营造船厂会破产倒闭。
高博轩表示:“在当前行情之下,造船企业首要做的便是收缩战线,一方面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另外,当前海工装备领域发展前景较好,可以在完成战线收缩之后进行适当的转型。”
在高博轩看来,造船业想复苏还很困难。
高博轩认为,判断造船业的复苏时间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造船业的复苏要领先于航运业;二是造船业的造船周期目前大约为20个月;三是航运业的复苏取决于整体经济状况。因此,在当前国内调结构、国际经济形势又不稳的情况下,造船业要走出“寒冬”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