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13只基金变更掌管人 掀起离职高潮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统计,截至昨日,4月份基金经理离职超过了今年的任何一个月份,掀起了小高潮;同时,新任的基金经理中有八成为基金公司内部自我培养;而基金公司高管很“忙”,密集“空降”子公司,形成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普遍现象。
一周13只基金变更掌管人 基金经理4月份掀起离职高潮
20天40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4月份掀起离职高潮
分析人士称,业绩因素仍然是基金经理变动的主要原因。
春暖花开,基金经理离职也进入了小高潮,WIND资讯数据显示,4月以来仅仅20日,就有40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占比超过今年以来变更基金经理的基金数量的一半。
此前,《证券日报》在今年1月份就采访了解到,每年3、4月份均是基金界人员变动高峰期,今年亦是如此。原因是基金公司年终奖一般不会一次性在春节前发放,会留有一定比例的年终奖放在一季度末发放,所以3、4月份是每年基金经理变动高峰期。
而北京某第三方机构首席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称,业绩因素仍然是基金经理变动的主要原因。上述分析人士称,不少基金公司实行年度业绩考核,或一定时间内的业绩考核,若业hr369.com绩考核不能达标,往往出现基金经理变动。
一周13只基金变更掌管人
曹剑飞离职农银汇理
上周,又有11只基金发布变更基金经理的公告,其中富国天益价值公告聘任基金经理李晓铭,原基金经理陈戈转任公司总经理,海富通基金则连发4则公告,宣布旗下4只基金同时变更基金经理,陈静同时卸任海富通股票、海富通领先成长以及海富通风格优势3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新任基金经理分别为黄春雨、谢志刚以及宋争林,值得注意的是,3只基金去年业绩表现排名均在同类基金后1/3,而海富通收益增长则增聘基金经理丁俊。
在上周,农银汇理王牌基金经理曹剑飞离职传言也得到最终确认,4月16日,农银汇理发布公告,曹剑飞已经卸任农银汇理低估值高增长和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并不再担任农银汇理旗下任何一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此外曹剑飞也不再任职农银汇理投资总监一职。
实际上,今年年初曹剑飞即将离职农银汇理的传言就已不胫而走,农银汇理一系列基金经理变更也为曹剑飞的离职做铺垫。2013年6月,曹剑飞卸任农银汇理消费主题的基金经理,由付娟接掌,2013年11月,曹剑飞卸任农银汇理低估值高增长,由凌晨接掌。目前,由曹剑飞执掌的基金均实现了双基金经理制。
4月份基金经理现离职高潮
业绩因素仍然是主导
WIND资讯数据显示,4月以来仅仅20日,就有40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占比超过今年以来变更基金经理的基金数量的一半。
此前,《证券日报》在今年1月份就采访了解到,每年3、4月份均是基金界人员变动高峰期,今年亦是如此。原因是基金公司年终奖一般不会一次性在春节前发放,会留有一定比例的年终奖放在一季度末发放,所以3、4月份是每年基金经理变动高峰期。
数据同样显示,今年年初,变更基金经理主要以增聘为主基调,而增聘也是为日后的基金经理离职做铺垫。
根据《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此前的统计,每年年初增聘基金经理的公告,有相当比例是在为原基金经理的离职做准备。即一只基金在增聘基金经理不久,原任基金经理就会离职。对去年上半年基金经理的变动情况进行整理对比发现,共有21只基金在去年一季度发布了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后,在去年上半年又出现一次或多次的基金经理变动。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13只基金均是在年初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公告,而不久后,这只基金的原任基金经理离职。去年年初为原任基金经理离职做铺垫而增聘基金经理的基金数量,占同期发生2次或2次以上基金经理变动的基金总数的六成以上,为61.9%。
而北京某第三方机构首席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称,业绩因素仍然是基金经理变动的主要原因。
例如,博时两只债券型基金去年表现落后,博时宏观回报排名同类基金倒数第1名,博时稳定价值排名同类基金后十名。今年2月份,该公司发布公告称,这两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而一直以地产股为主要配置的中欧中小盘去年回报率为-29%,垫底同类基金,其基金经理王海在今年年初遭遇下课,1月份中欧发布变更基金经理公告,显示王海不再担任中欧中小盘基金经理,由魏博接掌。
上述分析人士称,不少基金公司实行年度业绩考核,或一定时间内的业绩考核,若业绩考核不能达标,就会出现基金经理变动。
王亚伟离任后华夏基金18张新面孔:
占团队席位、参管基金数量双双超四成
18位新任基金经理上任前,均在华夏基金有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或其他岗位的任职经历,可谓均是其“自产”人才。
距华夏基金前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离任(2012年5月4日),已经快满两年时间,在王亚伟离开的日子里,华夏基金对其基金经理团队做了哪些调整?补充的“新血”有怎样的特点?上任后管理能力表现如何?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华夏基金公布的信息和WIND资讯数据整理显示,自王亚伟离任后,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团队共新进18人,截至目前仍有17人在职,占华夏基金现有基金经理人数的43.59%。从来源上看,新任基金经理上任前,均在华夏基金有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或其他岗位的任职经历,可谓均是其“自产”人才,其中,仅有2人在上任前有基金经理任职经历。18人均是硕士以上学历,在加入华夏基金前,多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有过一线工作经历。
目前在任的17位新任基金经理参管华夏旗下19只基金,占华夏基金旗下基金总数的43.18%。其中,仅3人独自管理手上的全部基金,其余均与别人合作管理。目前华夏基金旗下新任基金经理上任后接管时间已满1年的基金有11只,包含有7只指数型基金、2只偏股基金、1只债券型基金和1只QDII基金,后4只基金中,有3只基金自新基金经理上任以来的收益率均超同期同业平均水平。
新添18人全系“自产”
WIND资讯数据显示,自王亚伟离任以后,华夏基金共聘任了30位基金经理,其中有12人在被聘任前已经在华夏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即新上任基金经理的共有18人。华夏基金也成为同期新聘(考察期之前不在该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基金经理人数最多的基金公司。
这18位近两年新聘的基金经理中,目前仅刘振华于今年2月21日宣布离任,其余17人目前均在任,而目前华夏基金共有39名基金经理,新上任的17位基金经理占比为43.59%。即华夏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团队,有逾四成成员是在王亚伟走后新添的。
从人员来源上,上述18人中可以说全部是华夏基金内部培养的人才。上述18人无论加入华夏基金的时间长短,在任职基金经理前,均在华夏基金担任过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或投资经理。其中,以刘金玉比较特别,他和郑晓辉是18人中仅有的在任职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前有过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2人。资料显示,刘金玉2009年12月至2013年7月,曾任职于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副总监。曾管理过泰达宏利周期和泰达宏利首选企业2只基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入泰达宏利前,他曾在华夏基金工作过6年,担任行业研究主管,所以说重回老东家的他虽然直接被任命为基金经理,仍可算是华夏基金自己培养的人才。刘金玉也成为18人中,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最长的,为3.6年,郑晓辉的任职年限为2.4年,其余16人的任职年限均在2年以下。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