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乙丁看薪酬:注重福利,弱化薪酬
一、恩宜自淡而浓
国学经典《菜根谭》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大意就是:施人恩惠,适宜从淡薄逐渐变浓厚,假如先厚而后逐渐变淡,就容易使人忘记这种恩惠;树立威信,适宜从严而后逐渐变宽,假如先宽而后逐渐变严,人们就会厌恨你冷酷无情。
洛乙丁看薪酬:注重福利,弱化薪酬
据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每吃甘蔗,必从尾到头”,还称这种吃法为“渐入佳境”。正所谓:倒吃甘蔗节节甜。
所以在薪酬福利管理当中,我们调整薪酬、提高福利时宜少而多,适可而止,循序渐进,如果一开始就施加无度,先多后少,就很容易让人们把之前的激励忘得一干二净。
薪酬福利的功能有很多种提法,但都离不开保障、激励两种功能。我的观点“注重福利,弱化薪酬”是建立在把薪酬与福利作为一个整体去规划,在满足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探讨激励功能时的观点。所以,根本没有一些朋友所说的:“把薪酬看作是企业的恩惠、施舍”的意思。因为我也坚信:“高薪不一定能留住人才,但低薪一定不能留住人才。”
二、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
有老板诉苦:公司的工资水平在行内几乎是最高的,但每次做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最不满意的一项依然是薪酬。那位老板不知道:员工薪酬再高,也永远不会满意,再多,也希望获得更多。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而现实经验也告诉我们: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需要,新的需要又会产生,永远不会知足。太多的词语来形容人的这种习性: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巴蛇吞象、贪得无厌、吃着嘴里的,盯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三、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斗米,解了燃眉之急,他会对你十分感激,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担米,他可能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担米,就能给我更多,竟然这么小气!于是他就不知足并开始埋怨你,到最后你就成为他的仇人了。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对别人的帮助,如果让其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
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A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刚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忘记了感恩,迟早就会成仇。
所以,在加薪或颁发年终奖时,别给员工造成这是理所当然的错觉。如果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慢慢就会忘掉公司的好处,第二年(甚至更短时间)如果不加不发或少加少发时就会“怨恨”公司。
四、给糖哲学
小时候到店里买糖,总喜欢找同一个店员,因为别的店员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颗颗往回扣。而那个比较可爱的店员,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后一颗颗往上加。其实两者没什么差异,但人就是喜欢后者。
刘墉《给糖哲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发年终奖的经典案例:
照往例,年终奖金发两个月,但今年经济不景最多只能发一个月,怎么办?
于是高管授意放出“业绩不佳,年底要裁员”的小道消息,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随后总经理正式宣布:“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同一条船,再怎么危险,也不愿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只是年终奖金,决不可能发了。”听说不裁员,人人都放下心上的一块大石头,工作有保障,失去了年终奖金,也没关系了。
再过几天,董事长召集各部门主管紧急会议。员工们面面相觑,心里打鼓:难道又变了卦?是变了卦!没几分钟,主管们纷纷冲出会议室,兴奋地高喊着:“好消息!还是有年终奖金,整整一个月,马上就会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
整个公司大楼,爆发出一片欢呼,连坐在顶楼的董事长,都感觉到震动。
同样甚至更少的付出,仅仅因为方法的差异,其效果就截然不同。原本年终奖金少发一个月,员工一定会士气受挫,如今刻意让他们作出最坏的打算,形成心理落差,结果反而士气大振。
五、360 VS 5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阿泰说过:“一年365天,你在其它360天对她很好,反而不及在这5天里(指女人的五大节日:即中西方情人节、生日、妇女节、圣诞节)让她觉得浪漫,通常女孩们会因为你在这5天里表现良好,而忘了你在其它360天里对她并不够在乎的事实。相反地,她们会因为你在这5天里并无特殊表现而拒绝相信你在其它360天里细心呵护她的事实。”
我们可以学以致用:员工会因为平时不断的好福利而忘记了基本薪资较低的事实。相反,员工会因为公司福利差而拒绝认为工资高的事实。
据相关调查得知:那些工资高福利差的公司的员工,工作热情比不上那些工资不高但福利待遇较好的公司的员工。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