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察言观色”面试秘籍
面试是一种通过面试官与应聘者面对面观察和交谈的双向沟通方式,由表及里考察应聘者相关能力素质的测评方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不可或缺的一种人才测评方法,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它作为最终把关的一种测评方式。那么,为什么进行人才的招聘选拔时一定要进行面试?可不可以不经过面试而直接录用呢?
史上最全“察言观色”面试秘籍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各种测评方法中,面试的信息沟通渠道最多、信息量最大、利用率最高。面试除了可以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行为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非语言行为(也叫下意识行为)进行考察。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指出: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而且,面试过程中的这种沟通双向的、动态变化的。
面试中,应聘者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往往会对如何回答面试官的提问进行精心准备,从而可能导致语言信息的失真,而相对于语言信息来说,非语言信息,尤其是体态语言,不仅具有先天性或习惯性,而且是人们无意识或半意识状态下显示出来的,是人们内心状态的真实反映,比语言信息更真实、更可靠。语言信息可能会“言不由衷”,但非语言信息却常常是“真情流露”,它能对语言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验证作用。
因此,为了区分应聘者水平的优劣高下,面试官应当重视对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察言观色,将注意力主要放在非语言行为的辨别、接受与转释上。非语言行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声的、未经过加工的语言,比如脱口而出的话、口头禅、习惯性的尾音;第二类是无声的身体语言,即身体各个部位无意识的动作,如眨眼、摸鼻子等;第三类是无声的习惯,如外表形象、穿着打扮,这些都能表露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来。所以我们可以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对应聘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判断: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