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欧社会保障改革高级别会议在京召开

2015年中欧社会保障改革高级别会议在京召开
9月15日,2015年中欧社会保障改革高级别会议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以“社会救助法治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为主题,围绕中欧双方社会救助法治化建设成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开展交流对话。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欧盟驻华大使史伟(Hans-Dietmar Schweisgut)、波兰劳动与社会政策部副部长马勒克•布乔尔(Marek Bucior)出席会议并致辞。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意大利国家社会保障署署长狄铎•薄爱礼(Tito Boeri)、西班牙就业与社会保障部国务秘书托马斯•布尔果斯(Tomas Burgos)、罗马尼亚劳动、家庭、社会保障与老龄人口部副秘书长妲妮叶拉•莫若萨努(Daniela Moroșanu)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意大利驻华大使谢国谊(Ettore Francesco Sequi)、波兰驻华大使林誉平(Mirosław Gajewski)、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多鲁•罗目鲁斯•科斯泰亚(Doru Romulus Costea)出席会议。会前,李立国、宫蒲光礼节性会见了部分欧方贵宾,就加强双方在社会救助领域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李立国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就相继建立了农村五保供养、特困人员救济、临时生活救济等制度,开展紧急救助、贫困救济、互助互济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建立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并逐步开展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救助工作。去年,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综合构建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为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权益和人格尊严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去年,我国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7084万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529.1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6%;全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城乡低保资金1592亿元、农村特困供养资金189.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101.48亿元;全国共实施医疗救助9119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52.6亿元;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650.7万户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57.6亿元。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等制度有序实施,困难群众各方面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
李立国在致辞中对中欧社会救助方面的交流合作提出了优先安排领域:一是梳理分析欧方在社会救助法治化进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二是评估研究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情况,完善社会救助的法规政策,特别着力于科学测算社会救助标准、准确认定社会救助对象、规范社会救助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三是深入合作研究,加强农村贫困人口以及残疾人、老年人等照顾服务工作,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作用,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的效能和透明度;四是建立人员互访机制,积极开展在社会救助领域的互访交流、学习考察活动。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