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完善职业资格制度
近日,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在中国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表示, 要针对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转型升级的新形势, 着力推进简政放权, 进一步把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做得更好, 发挥职业资格制度的 “正能量”。
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1994年, 我国开始实行职业资格制度。 汤涛指出, 职业资格制度自建立以来, 在推动人们学习技术、 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尤其是准入类职业资格,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设置, 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总量来看, 经过这20多年的发展, 人社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47项, 其中准入类有23项, 水平评价类有24项。 技能人员的职业资格共设置265项, 其中准入类只有3项, 水平评价类有262项。截至目前, 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业资格有2200万人,其中报考参加准入和水平评价的人员有7000多万名; 技能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有1.6亿人次, 参加职业技能准入和水平评价鉴定的有2亿多人次。
“这些人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评价, 在就业、 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汤涛说, 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 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职业资格应继续取消不能成为就业创业门槛
汤涛强调, 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据悉,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 《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的通知》, 提出进行职业资格改革。2014年6月、8月和11月,国务院分三批取消了125项由国务院相关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认证, 预计到今年底将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关于取消职业资格, 汤涛介绍, 一是要取消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 行业管理确有需要且涉及人数较多的职业, 可报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设置为水平评价类。
二是要取消国务院部门设置的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国家安全、 公共安全、 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的职业资格。
三是取消国务院部门和行业协会、 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 清理过程当中认为确有保留必要的也要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规划之中。
四是取消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 确有必要的, 在清理的基础上要经过人社部门批准后, 作为职业资格的试点, 然后再逐步纳入国家统一的框架。
做好人才评价政策衔接工作规范职业资格管理
汤涛指出, 下一步要做好人才评价服务工作的配套政策衔接。 一是将部分职业资格调整为水平评价类的职业资格。 目前, 房地产经纪人、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矿业权评估师、 土地登记代理人这5个准入类的职业资格已经调整为水平评价类。 第二是与职称系列相衔接。 对于一些不宜采用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人才评价工作, 将推动其在职称系列上与技术职称相衔接。 第三个是转为内部岗位管理。
汤涛说, 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要在七个方面做好工作, 其主要任务在今年年内要完成: 一是要进一步清理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年内基本完成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任务, 就是要达到减少超过1/3的目标。 二是开展专项督查工作, 促进全国各地把职业资格的许可认定工作 (自行设置的这部分) 取消。 三是要加快完成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四是开展职业资格框架体系课题研究, 理论基础工作要加强。 五是加强对职业资格实施的监管。六是制定行业组织有序承接———协会、 学会有序承接。 七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加强监督管理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职业资格管理。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