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展风采 群英荟萃促交流
“真是高手云集, 大开眼界!”在前不久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部分参赛项目广州邀请赛比赛现场,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正选选手谭伟创与众多国外选手交手后, 情不自禁地感慨到。
这是强手如林的一次聚会, 也是初试身手的一次盛会。
有朋自远方来
来到美丽的羊城, 来到广州工贸技师学院, 这些来自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选手既领略了广州的热情, 也感受到中国选手渴望学习、渴望交流的迫切心情。
“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面对来自巴西、 韩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88名世界技能大赛专家、 教练和选手, 谭伟创抓住每一次同台竞技、 切磋交流的机会。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汤伟群介绍说, 这次邀请赛为期4天,竞赛项目包括CAD机械设计、 制冷与空调、 网络系统管理、 网站设计和信息网络布线5个项目。 与以往竞赛不同, 这次邀请赛侧重于交流学习, 为选手备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积累经验。
“所有竞赛项目都力求贴近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 比赛规则、 赛场布置和耗材使用等, 为选手营造逼真的世赛竞赛环境。” 汤伟群说。
据介绍, 在竞赛命题方面, 各个项目分别由参赛队伍的专家按照2015年世赛规范用英文命题, 难度与世赛接近。
来自中国澳门的网络系统管理项目专家区志炜说, 参赛专家按世赛规范命题, 通过排错主题、 设置障碍, 考验参赛选手处理问题的能力。
“出题有陷阱, 但符合世赛规则。 这次邀请赛, 就是为了让选手提前熟悉世赛流程, 增强选手的应变能力。” 中华台北网站设计专家孔崇旭表示, 这次邀请赛的题目难度较大,是对选手的真正考验。
评分环节是邀请赛中交流最为充分的环节。 在现场, 各项目专家共同讨论比赛规则并制定评分标准, 令参加比赛的选手以及专家在技能标准上达成共识。
中华台北网络系统管理专家杨瑾瑜对选手未来的训练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题目的整体理解能力以及操作结果的测试, 二是提高英文文档的阅读能力, 三是要对比赛操作顺序及时间分配进行控制。
4天比赛结束后, 各项目专家、教练、 选手都表示, 真实体验了世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对世界技能大赛的试题难度、 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有了深入的了解, 明确了未来需要提升的方向。
一次接近实战的“军演”
“这次邀请赛作为正式比赛的预演, 具有相当高的水准。” 面对众多媒体的采访, 世界技能大赛首席专家菊池拓男高度肯定这次邀请赛的选手水平。
“对于选手来说, 这是巴西世赛前最好的模拟实战。” 当广州邀请赛落下帷幕, 5个竞赛项目专家代表分别对各自竞赛项目进行总结和技术点评。
网站设计项目专家代表麦诚轩说, 邀请赛不仅有助于选手找到自身盲点, 而且也促使专家从选手身上发现更多具有创意的解题方法。从这个角度而言, 邀请赛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
当问及参加邀请赛的感想时,19岁的来自巴西的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女选手泰娜·席尔瓦·马丁斯笑着说: “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CAD机械设计项目选手谭伟创也很有收获: “通过比赛, 我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赛事安排周密, 竞赛过程公平公正, 与国际接轨更紧密, 体验性更强。” 广州市人社局副局长何士林给选手点赞, 在4天的比赛中, 这些选手都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才能, 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当代青年的卓越风采。
放眼世界 接轨国际
“加强与国际职业技能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以赛促教、 以赛促训, 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体系, 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化、 制度化、 规范化。”广州市人社局局长杨秦表示, 广州市各集训基地将总结经验, 全力冲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
邀请赛期间, 巴西代表队专家卡洛斯·哈利介绍了巴西圣保罗2015年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环境,而来自韩国、 英国和港澳台的专家及选手则分享了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和体会。
“广州邀请赛既是一次工作沟通交流, 也是一次相互学习和交流感情的机会。”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表示, 要认真学习借鉴邀请赛参赛国家和地区在职业教育和技能竞赛方面的经验, 进一步深化与各国、 各地区的交流合作, 实现以赛带动培训、 以赛带动交流、 以赛带动人才培养、 以赛扩大宣传的效果, 进而将合作扩大到整个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目的, 共同为世界技能领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广州市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部分参赛项目邀请赛上,制冷与空调项目选手正全情投入比赛。 朱静媚 摄 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选手在开缆。 朱静媚 摄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