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 王静: 兴趣所至, 才能动力满格
“我的人生我做主。” 王静在说这句话时, 语气非常笃定。 这位年仅20岁的山东女孩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与倔强。 “既然是决定的事, 就不希望再更改。” 王静所说的事, 是一年前让亲朋好友跌破眼镜的一个选择———放弃上大学, 选择读技校。
2014年8月,王静以高考理科总分537分的成绩被青岛理工大学录取, 超出本科分数线20多分。本来可以顺理成章进入大学校园的她, 却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做了这个外人看来极其 “叛逆”的决定。
“说实话, 我一直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本科毕业, 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我本人动手能力挺强的, 希望能发挥我自己这一优势。”王静告诉记者, 极具个性的她在拿定了读技校的主意后, 没有跟老师和家人讲, 悄悄地收起了自己的心思, 高考结束后就去了上海打暑假工,积累社会经验。
务实的人生态度跟王静的成长环境有关。
1995年的王静, 出生于山东省费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父母都是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家里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 不想给家里增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是早点找份好工作 “反哺” 家庭, 这是促使王静最终放弃大学上技校的重要原因。
王静关于 “学好一门技术, 一定比上本科还强” 的判断, 源于对周围的观察。 她介绍, 自己很多亲戚都念了大学, 并拿了本科学历。但他们毕业后仍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 “高不成低不就” 的现象尤其突出, 并且难以学以致用。 “我想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而不是浪费4年的学习时光。” 王静考虑得比较长远。
然而, 对于王静的决定, 父母起初特别反对。 在王静坚持和亲友的劝说下, 父母勉强同意了她的决定。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 王静格外努力。
2014年9月, 她来到了黑龙江技师学院学技术, 并成为机械工程系2014秋季田中1班的学生。王静所学的是数控专业, 全班共22名男生、4名女生。
“其实这个专业女生学起来挺吃力的, 但是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懂得吃苦, 把自己看成男生, 要坚持下来。” 因为热爱实操, 并且动手能力强, 王静成为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 “女汉子”。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王静的成绩就遥遥领先。 实践课名列前茅,理论课还拿了满分。 据介绍, 老师们对这一个 “学霸” 也呵护有加:班主任拨其办公室的一半空间, 让她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另外,老师还给她推荐了好些具有针对性的实用书籍。
2015年5月初, 王静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 成为班级第一批进入上海田中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 逐渐接近着自己的职业梦想。
目前, 实习已近两个月。 王静每天的生活紧张又充实。 每天都要一边学习书本理论, 一边进车间实践。 王静告诉记者, 在上海田中,她跟着公司的老师傅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实践理念和知识。
从老师那里,王静了解到当前国家要实现 “中国制造2025”,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数控专业学生日后的职业成长空间非常巨大。
“定下目标, 才有动力。” 王静说自己在伺机等待机会: “多参加技能比赛, 多在比赛中雕琢自己,适应紧张的学习比赛节奏, 努力提升自我。”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季,王静的电话也多了起来,媒体、校友、亲戚朋友……很多人把她称为 “女周浩”———那位从北京大学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习的“个性”小伙儿。
然而, 踏实的王静对附加在身上的标签并不热衷, “人跟人之间有区别的, 最重要的是找准自身的兴趣点, 精准定位, 这样才能动力满格。 无论进入本科院校还是技校, 就都能学有所获。” 王静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复制, 但可以借鉴。 对于高考学生, 她建议他们找准自己的兴趣点, 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说起下一步的规划, 王静非常踏实务实, 她表示就是想把技术学好。 谈及北京或上海这种大城市,王静语气中充满向往: “如果有机会, 我想留在上海或北京工作, 能走出去是最好的。”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