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技术能手奏响强者声音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7月11日在武汉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 指出: 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 促进他们就业和增收, 既是保障基本民生、 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要求, 也是践行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生动体现。 各地区、 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 帮助每一个有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7月11日、12日, 由人社部、 中国残联主办,湖北省承办的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武汉举办。 来自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垦区33个代表队的843名残疾人选手, 同台竞技,一展身手。刺绣、美甲、竹编……技能竞赛场上,选手们娴熟的操作,凝固成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比赛主赛场设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宽阔的比赛场馆被白色的隔板区分为不同的比赛场地。本届比赛设置计算机、手工制作等5大类24个项目, 与往届相比,增设了数据处理、 手机修理等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全新职业比赛项目。
比赛开始后, 残疾人选手娴熟的技艺,让观赛者眼前一亮;每个赛场选手的精彩表现, 让人目不暇接。 来自各地的843名残疾人选手, 可谓各有绝活, 在当地也大多是响当当的人物。
———宋琴来自北川禹里乡石纽村,是刺绣工种比赛选手。在 “5·12” 汶川特大地震中, 宋琴被垮塌下来的大石头击中。她双耳听力严重受损, 双下肢截瘫。 后来,她参加了刺绣培训,结业后被聘为北川羌凰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员工。
2014年6月, 宋琴和北川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的绣娘共同完成的羌绣作品 《两岸同心, 守望相助》, 被国务院台办作为礼物赠送给台湾同胞。宋琴用手语表示: “我的绣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我也因此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选手吴凤章是一名视力一级残疾人, 来自辽宁沈阳。 他虽然什么也看不见,却掌握柳编、席编、草编等各种编织技术, 擅长编织禽、 鸟、 鱼、 虫等小动物。 一根草叶在他手里折来绕去, 慢慢地就有了生命, 造型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吴凤章50岁那年, 患黄斑病变致盲。生存的压力与双眼的失明使吴凤章备受打击。幸运的是,吴凤章小时学着玩的草编技艺, 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有一天,吴凤章带着自己的草编作品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 没想到每天竟然能赚200多元,这些收入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吴凤章的塑编手工艺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一些学生和外来务工者争相向他学艺。如今,吴凤章有了自己的草编培训工作室,已有200多名残疾人先后向吴凤章学习编制手艺。
———1974年出生的选手包和国,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 1998年, 包和国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 拖着残疾的身躯只身前往上海寻找工作。
虽然他学的是会计电算化专业, 第一份工作做的却是掐网线、装电脑的活。 从最初的每个月收入2000多元钱, 到后来成为一个年薪近20万元的主管, 包和国用实际行动证明, 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同样可以。 后来, 因孩子上学问题,包和国回到长春工作。
在各级残联组织的帮助下, 包和国联合几个残疾人成立了长春市朝阳区残疾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自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包和国和他的团队靠着诚信的品格、精湛的技术,在电脑维护领域扩展了一个又一个客户。如今, 这6个残疾人共同组成的企业,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公司经营逐渐形成规模。包和国本人也被评为长春市 “党员创业之星”。
……
843名残疾人选手, 有着843个曲折、 感人的故事。 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于7月12日落幕。 来自湖北省的李荣田等44位残疾人 “能工巧匠” 在竞赛中脱颖而出,被授予 “全国技术能手” 称号。 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
▲上肢残疾的夏红在比赛期间向大家展示剪纸绝活。▲比赛后,剪纸选手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作品。荩竹编比赛现场。▲家具制作比赛现场。
▲美甲比赛现场。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