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悄然中转变 乡村多元化转型
“鱼香味没有” “糖不够” “肉丝煸老了”……烹饪教师王云一边尝着3名学员刚炒好的鱼香肉丝,一边进行点评。
“别看老师年轻,但是人家炒的菜就是香。”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妇女满生玲笑着说。她说,自己现在炒得 “最拿手”的是醋溜土豆丝和炝炒莲花菜。 “别看刚学了10多天, 我们每个人都能炒几个拿手菜了。”
“现在,当地的很多留守妇女知道我们在这里免费开班,都争着、抢着要报名参加。”青海锦宏饭店业服务业职业培训学校培训教师刘雪清,负责此次在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大苍村专为留守妇女举办的中式烹饪培训班。 “由于每期培训名额只有50人,后来的不少妇女都想报名。我们就让他们来旁听,也可以上灶实际操作。”
据了解,此次大苍村的培训时间为50天, 每天从下午1点至晚上6点。锦宏职业培训学校为学员免费提供了教材、厨师衣帽。 培训方式主要采用现场集中统一教学、 “一对一” 指导的形式, 让参加培训的50名留守妇女掌握20道热菜、 10道凉菜以及10个小吃的烹制方法。“选料主要以萝卜、 土豆、 牛羊肉等制作家常菜的食材为主。” 刘雪清说, 培训菜品所需的食材都可以就地取材, 并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我们全县刚好有100个村子。”已经从事培训10多年的李成福说,自己亲眼见证了共和县关于农牧民技能培训内容的变化。 “这些村子,我们全都走遍并进行过技能培训。 过去,主要培训瓦工、焊工,后来开始培训挖掘机、装载机驾驶技术。而从去年开始, 在原有的培训内容基础上,我们开始为乡村向旅游业发展转型进行技能培训,增加了农家乐、中式烹饪、文化讲解等内容。”
据了解,今年,青海省人社厅会同省妇联印发了 《关于做好生态保护异地搬迁、 留守妇女技能培训的通知》,加大生态保护异地搬迁、留守妇女群体技能培训力度。同时,安排海南州各县人社部门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入乡镇社区、农牧民家中, “一对一”、面对面宣传培训政策, 收集培训需求, 落实培训计划,服务环湖地区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
今年3月, 海南州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承接主体、 落实培训任务, 引导优质培训资源向乡村旅游业转型技能培训集聚。作为中标的16家培训机构之一的青海锦宏饭店业服务业职业培训学校, 目前, 在总共3期培训班中, 已帮助130名留守妇女掌握了初级中式烹饪技能, 并获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据青海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潘立介绍,海南州环湖地区涉及两个镇3个乡28个村,旅游产品已由过去单一的自然景观游览, 向特色美食品尝、 民族歌舞表演、 宗教文化感受、 民族风情体验等多元方向发展。 其中, 仅青海湖南岸的4个乡镇, 就有农家乐超过150家,宾馆近80家。而江西沟乡的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
作为全部50名学员当中为数不多的创业多年的满玉玲,和丈夫开了一家吃住一体、能同时容纳100人的农家乐。她说,过去炒菜的手艺不是很好, “赶跑”了很多顾客。她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家的农家乐生意更好。
“也就有个两三万元吧。”当被记者问及每年6月至9月青海湖旅游高峰期能赚到多少钱时,满玉玲说。而李成福则笑道: “她的回答肯定有所保留。”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