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区降门槛 培训联动激活力
今年以来,山西省大同市不断创新举措,规范小额担保贷款行为,创建信用社区,实现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联动,缓解了资金不足给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带来的困难。截至目前,大同市市直部门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已贷出90笔,贷款金额930万元,在贷款笔数和贷款金额上均创历史新高。
联合出台办法———进一步规范贷款各流程
据了解,大同市开展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已有10余年时间。为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今年以来,大同市人社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小额担保贷款统一的贷款条件、审批程序、办理手续、衔接办法等。
与此同时,大同市人社局会同市人民银行、市财政局制定了《大同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办法》,规定了贷款的对象、条件、用途、额度、期限、利率、贷款程序、担保机构、担保基金、管理与考核等具体内容。
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的管理上,三部门又联合出台了《大同市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微利项目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程》,对贷款贴息的审核、贴息资金的拨付、贴息资金报告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规范开展。
创建信用社区———降低反担保门槛
近日,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在大同市信用社区试点———福兴园小区,参加了由市人社局、担保公司等单位举办的大型咨询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有3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申办手续。
据了解, 大同市信用社区的创建,是市人社局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的工作成果。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担保公司担心基金损失,在具体操作中要求贷款申请人提供反担保,而下岗失业人员由于自身条件局限难以找到反担保人。这使得不少下岗失业人员被迫放弃申请贷款。”大同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失业人员,往往因为贷款申请门槛太高,而放弃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针对这种情况, 大同市及时制定了 《创建信用社区试点实施办法》, 确定以福兴园小区为信用社区试点。 在信用社区内, 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贷款, 由信用社区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据介绍,以上办法可有效解决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找不到反担保人而申请不到小额担保贷款的情况。
除了创建信用社区,大同市还推行了三户联保的担保形式,在贷款程序上也进一步简化。原来的贷款程序,先要由人社部门受理、审核,担保机构随后审核担保手续、做出担保,最后银行审核、放款。现在3个机构都可以办理贷款受理手续,之后分别审核,统一到现场勘验。贷款人符合贷款要求后,相关部门直接放款。
贷款、培训联动———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
“在这里不仅能申请贷款,还能参加培训, 对我的事业帮助真是太大了!” 大同化纤厂下岗职工贺艳琴感慨地说。 前些年, 与朋友合伙办企业失败后, 今年, 贺艳琴申领了小额担保贷款再次走上创业路。在解决了创业急需的资金问题后,她经大同市人社局推荐参加了SYB培训, 开拓了思路。 她自主开发的活性炭系列产品, 部分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目前,贺艳琴创办的企业已形成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吸纳了2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
早在2004年12月,大同市就举办了首期SYB培训班。培训班采取小班制、全封闭的管理方式进行,到目前为止已举办了14期。为了加强小额担保贷款与创业培训联动,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所需启动资金,大同市人社局将申领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全部推荐参加创业培训,同时在培训中,教授他们如何创办企业、怎样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截至目前,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培训联动, 大同市已新增加了500多个就业岗位。联动效果正不断显现。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