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明珠 人才沃土
在辽宁省大连市, 吸引大量技能人才前来并且留下的, 不只是花园般的城市环境。
凭借完善的激励政策、 创新的培养机制、 细致的实训服务, 大连市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了沃土。
截至2014年底, 大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91万人, 其中高技能人才19.2万人, 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1%。
建立奖金和补贴制度
近来, 大连市各职业院校的老师和机械生产企业的员工, 正忙着办理高技能人才申报手续。 大连市人社局将组织50名从事数控加工教学的教师和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赴日本参加为期两周的培训。
“数控人才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对于参训者, 市财政给予资助,最高每人3万元。” 大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组织高技能人才出国培训, 是大连市众多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的一部分。 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连市出台了多项政策。
早在2011年, 大连市就出台十几个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文件, 提出了 “全员培训、 终身培训、 免费培训” 的工作思路。2015年, 大连市印发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规定》, 出台 《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实施细则》 《高技能人才进修培训工作实施细则》 等配套文件,助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大连市通过建立奖金和补贴制度, 营造了崇尚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从2011年起, 全市每两年开展一次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 对有杰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和技术能手分别给予1万元和5000元一次性奖励。
大连市规定, 对获得省级一类技能大赛前6名的选手, 一次性给予1万元至1.5万元奖励, 选送单位为职业院校的, 一次性给予高技能人才成长奖励5万元; 对获得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前6名的选手, 一次性给予2万元至2.5万元奖励, 选送单位为职业院校的, 一次性给予高技能人才成长奖励10万元。
高技能人才的待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技能专家、 首席技师、 高级技师、 技师梯次培养制度和相应的津贴制度, 已在大连市各企业逐步落实。
市财政对用人单位培养或全职引进的高端高技能人才, 每年给予每人最高6万元薪酬补贴; 对重点产业、 行业、 工程项目遴选的高技能人才, 每人每年给予2万元至3万元薪酬补贴。 此外, 符合规定的高端高技能人才还可获得80万元安家费, 产业发展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可享受人才公寓或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我们希望在2020年, 全市高技能人才超过30万人, 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25%以上。” 大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
推行工学结合、产教结合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 “根” 在技工教育。 大连市现有技工院校29所,在校生2.5万余人,招生数量每年保持在7200人左右。
2010年, 由大连市政府投资4亿元建设的大连市技师学院金州校区建成。2014年5月, 大连市技师学院成为国家级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
10万多平方米的校园内, 建有数字化实训工厂、 综合实训室等17个一体化实训室。 “每个专业都配备齐全、 先进的操作设备。 比如,焊接专业购置了三维激光焊接机和模具激光补焊机, 数控加工专业购置了五轴加工中心及配套的工量具,汽车维修专业建成了900平方米的汽车钣金、 喷涂实训车间。” 在大连市技师学院, 院长刘晓晖向记者介绍。
中午休息时间, 记者看到, 在钳工车间内, 仍有不少学生和老师埋头钻研技术。 “到了企业实习之后, 我发现了很多在学校没注意的问题, 现在有时间, 赶紧研究。” 学生小王对记者说。
这样的工学结合模式, 在大连市29所技工院校中很常见。
“共和国第一所技工院校”——大连机车技师学院, 建立了产教结合教学体系。 学院的实习工厂既是学生实习、 实训的教学课堂, 又是承担着大连机车公司部分零部件生产加工任务的车间。 他们将生产加工引入教学课堂, 通过生产加工任务驱动教学。 这种模式让学校与公司实现了生产订单、 加工工艺、 生产设备、人力资源的共享。
截至2014年底, 大连机车技师学院实习工厂的账面收入达到6300余万元。 参加实习的学生, 实习工资每月最多达六七千元, 最少也有3000元左右。 “这种培养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连机车技师学院院长李永盛告诉记者。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各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推陈出新,离不开大连市对教学机制创新的激励政策。全市支持中等职业院校开设高级工及以上等级专业,对符合遴选条件的一次性给予最高50万元专业建设补贴;鼓励企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给予每人每课时120元补贴;引导职业院校为在大连单位输送高技能应届毕业生,对满足输送条件的职业院校给予20万元至40万元奖励。
一个人来也能进行实训
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五大实训中心,年度完成实训1.5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3万人次……大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的主要职责, 是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公共实训,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服务。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缺乏就业技能等现状,我们明确了实训中心的工作重点,就是开展高校在校生专业实训,开展高校在校生创业培训,以及与企业的联合实训。”大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主任金强说。
大连市各大高校建立学分制度,大学生可参加政府补贴的就业技能培训项目或创业培训,算作学分;在校期间可按规定享受两次相应培训、鉴定以及意外伤害保险补贴。 “十二五”期间,全市已有4.5万余名大学生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5019名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
“除了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各类人员都可以来参加培训。我们的原则是,哪怕只有一个人来,我们也要及时提供设备,让老师进行培训。”金强说。
目前,大连市已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4个、家庭服务业实训基地3个,每年实训1.2万人。大连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家庭服务业实训基地评选工作,给予每个基地5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使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