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就业为何不愁
今年, 当许多高校毕业生还在为就业发愁时, 山西省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却一点儿都不愁。
“现在都是企业过来抢学生,学生早早就被企业预订了。今年我们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7%,就业去向包括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太原分公司、北京奔驰等众多知名企业。”校长李德彪日前告诉记者。
就业火爆, 源于学校的实力。近年来, 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围绕“一二三四五” 工程发展战略, 坚持 “让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 的一个办学宗旨, 突出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两大重点, 加快实行人事制度、 分配制度、 教学体制三项改革, 推进学生管理军事化、 教学过程科学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校园环境园林化 “四化” 建设, 实行教育理念、 校园文化、 办学体制、 管理机制、 培养模式五个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深化合作———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多年来, 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紧紧抓住校企合作这条发展的生命线, 探索出 “八双八共” 校企合作模式, 即校企双制, 共定培养模式; 校企双谋, 共商课程体系; 校企双向, 共筑资源平台; 校企双任, 共育师资队伍; 校企双地, 共建实训基地; 校企双研, 共造技术项目; 校企双融, 共组职教联盟;校企双元,共创评价模式。
“我们每个系都引入一个企业,先后引入中国电信、 唐久超市、 德博印业等9家企业建成 ‘校中厂’,由校企双方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生产与实训兼顾。 学生轮流到这些‘校中厂’ 里实训学习, 实现了教学直接与市场接轨。” 李德彪向记者介绍。
除了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也是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深化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 牵头成立了由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晋城技师学院、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等18所院校组成的 “技工院校互惠共享合作联盟”,进行专业、 师资、 教学资源等互惠共享。
“比如师资共享方面, 这18所学校中哪个老师教得好, 其他学校就派相应专业的老师过去, 进行一至两个月的随岗培训, 从教学方案、 课程设计、 现场教学等环境节全套跟着学下来。”李德彪说。
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在学生培养上狠下功夫, 创建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 企业实训、 顶岗实习相交替的 “三梯次、 三对接、 三提升”的 “三三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第一学年实行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交错, 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提升学生的行为教养。 安排学生在校第一、 二学期上课期间, 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周活动, 让学生走上食堂、 图书馆、 校长办公室等服务岗位, 参与学校环境卫生、纪律检查等辅助管理。
寒暑假期间, 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学年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交替,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企业制度、 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实训, 让学生对职业、 产业、 行业有进一步认识。 第三学年实行学校教学与顶岗实习交融, 实现专业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提升学生的技能修养。
文化引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徜徉在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校园里, 处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校园的主路以 “五四” “长征”“延安”等象征红色革命精神的词语命名。 沿着红色道路行进, 两侧是“魅力牡丹园” “勤奋丁香园”等百花之园,鲁班、蔡伦、毕昇等古代能工巧匠的塑像伫立其间……
这些都得益于学校近年来着力推进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办学过程中, 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通过设计校园道路文化、 楼道文化, 学校实行早读经典、 午唱红歌、 晚评操行, 创建学生一日生活制度、 学生德育周制度、 每月主题活动, 全方位构建“处处皆文化、 物物皆教育” 的立体式校园文化氛围。
谈起大力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 李德彪说: “我们希望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对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立体式校园文化的建构下,学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日趋提高, 学校的实力也不断增强。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相继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山西省技工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近70项。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 企业自然抢着要, 毕业生就业自然不用愁。”李德彪总结说。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