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对接”办活办好技工院校
本报讯 (通讯员 淦勇 罗文 记者 姚闻)技工院校可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 招聘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提高技能实践类成果在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中的权重; 取得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全日制毕业生, 可参照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近年来, 江西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技工院校工作, 加快技工院校改革创新, 提升全省技工院校的综合办学能力、 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今年初, 江西省出台 《关于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加大技校用人自主权,畅通教师职称晋升渠道, 特别是在毕业生待遇上有了新突破。 “在参加公务员招考、 企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 职称评定等方面, 取得高级工、 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 分别参照全日制高职 (大专)、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政策待遇及相关就业补贴政策。 2016年技校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 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已全面启动。” 江西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江西省技工院校大力实施技工教育、 职业培训、 技能鉴定、 竞赛集训、 公共实训和就业服务, 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目前, 全省依托技工院校已建设15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33家省级基地,支持建设63家技工院校实训基地, 依托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设立359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站)。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学制教育在校生近万人, 成为全省在校生体量最大的技工院校。
自2013年起, 江西省以江西技师学院、 江西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等院校竞赛基地为载体,整合各行业、部门资源, 开展江西省 “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 去年, 江西省承办了中国技能大赛———全国首届陶瓷成型工职业技能竞赛。 景德镇高级技工学校参与竞赛组织, 派出选手参赛。
“江西省对省级一类大赛前6名、 二类大赛前3名的选手, 授予省技术能手、 省青年岗位能手、 省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对省级一类大赛第一名选手直接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有关负责人说, “‘十二五’ 期间, 全省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共产生1287名省技术能手。”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 江西省还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 行之有效的专项特色活动。 2015年,全省开展了 “我能出彩” 技校主题活动, 掀起了学生技能出彩、 教师能力出彩、学校特色出彩的热潮。
“江西省注重开门办校, 实现了‘三个对接’, 大大提升了技工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江西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说。
———对接产业需求办学校。 江西省根据省内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进一步优化调整技工院校的办学结构和布局, 引导院校有效对接二产领域的重点行业和三产领域的现代服务业, 打造了江西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江西医药技师学院、 江西铜业高级技校、 江西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江西万通汽车技工学校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技工院校。
———对接企业需求办专业。 各技工院校准确对接企业需求, 按照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重点, 在国家技工院校专业目录内规范开设相应技工院校专业。 目前, 全省根据省内工业园区企业需求, 开设了96个高级工培养层次、27个预备技师培养层次的技工院校专业。 江西省化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对接化工企业完善专业建设, 实施企业培训,成效明显。 去年, 江西省人社、 教育等12个部门联合出台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保障机制, 完善了校企合作制度, 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对接岗位需求育人才。 在学生培养上, 江西省推行技工院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 “双证书” 制度, 各院校注重与生产岗位需求、 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贯通, 采取订单式、 定向式等模式, 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各院校把国家职业(工种)的培养鉴定标准与教学紧密结合, 将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实践全过程, 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国家教育标准、 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符合岗位需要。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