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刀客 巅峰对决
4月6日上午, 在湖北襄阳技师学院机械实训中心, 由人社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职业技能竞技节目 《中国大能手》 (第二季)之 “数控刀客” 单元总决赛开始闯关大比拼。 这一活动旨在为各行各业顶尖技能人才搭建实现梦想、 走向世界的技能舞台, 在全社会传播和弘扬 “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刀客” 聚首
据了解, 此次 “数控刀客” 比赛共设有四关, 分3天进行。 其中, 第一关 “极限薄壁”, 要求选手根据图纸参数编程并完成制作超薄铝制酒杯; 第二关 “手动抛光”,要求选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面铜制古镜毛坯打磨出最大光亮度; 第三关 “切削易拉罐”, 要求选手对喷漆的易拉罐进行打磨, 既要保证光洁度, 又不能削破; 第四关 “一 刀准”, 要求选手蒙住双眼, 完成特殊尺寸工件的切削。 本次比赛实施淘汰制, 分别为10进4、4进3、3进2、2进1, 最终胜出者将夺得“中国大能手” 桂冠, 并入选中国代表队, 参加世界技能大赛。 通过全国海选产生的10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院校。
4月6日上午10点, 第一关比赛正式开始。 本场比赛主要考察选手对数控机床的精准把控能力、 编程和工艺水平,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下午三点半, 比赛结束。 经专家评审团现场检测, 襄阳技师学院潘志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孟庆津、 广东省技师学院黄嘉隆、 承德技师学院石凤武顺利过关, 成功晋级。
煮酒论英雄4月7日上午十点, “数控刀客”单元总决赛第二关比拼开始。
专家组成员将车床刀具统一位置后, 牵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黄嘉隆、 石凤武、 孟庆津、 潘志强等4名选手蒙上了双眼。 他们将在黑暗中, 仅凭听觉、 触觉, 判断刀具的切削程度, 完成铜镜毛坯打磨。4名选手谨慎地摇动手中摇柄, 认真倾听着刀具与铜镜毛坯接触的声音, 调整着摇动速度。 只见黄嘉隆小心翼翼地摇动着手柄; 石凤武侧着身子倾听切削的声音; 孟庆津更是双手齐上, 左手旋转按钮, 右手摇动手柄; 潘志强则一边摇动着手柄, 一边默算着进刀量……赛场上气氛异常紧张, 场边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影响选手的操作。
“这一关主要考察选手的感观、听觉、 触觉以及对金属切削知识,特别是切削原理、 金属材料、 刀具等综合知识的整体掌握。 蒙住双眼后, 灵敏的听觉在操作中非常重要, 选手要通过听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声音来判断刀具切削的程度。 触觉, 就是选手要对手动摇柄有很好的把控。 只有平稳操作, 切削的纹路才均匀, 尽可能地保证光亮度。这一切都要求选手必须具备牢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 同时还要对机床性能有全面的了解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襄阳技师学院 《中国大能手》 集训队教练廖建讲解道。
两个小时过去了, 黄嘉隆率先完成了本关比赛。 专家组用粗糙度测量仪对4位选手打磨出的铜镜进行了数据测量, 最终孟庆津、 黄嘉隆、 石凤武顺利晋级, 进入第三关“煮酒论英雄: 切削易拉罐” 环节的角逐。
第三关对选手控制数控车床的能力、 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操作经验要求较高。 选手们要将表面喷有红、 黄、 蓝漆膜的3个易拉罐进行切削, 把易拉罐表面外漆削掉, 且不能削破罐体。 由于易拉罐壁本身只有0.1mm的厚度, 且外缘不规则, 刷上一层漆膜, 依旧很薄。 使用的刀具非常锋利, 极易车破罐体, 操作难度非常大。 选手们只能通过认真观察、 聆听刀头切削材质表面的声音, 控制车刀的力度, 利用工件安装位置与刀具之间的关系来快速车掉漆膜, 并保证罐体的完整。 此关设计对选手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石凤武、 孟庆津最终取得第三关的胜利,成功晋级第四关。
终极挑战
4月8日上午11点, 石凤武、孟庆津———这两位 “勇闯三关” 的顶尖高手再次登场, 展开第四关———“一刀准” 的巅峰对决。 他们这一关的任务是将一段长度为200mm、 直径为30mm的圆柱体工件车成尽量细的细杆工件。 俗话说“车工怕车杆”, 不过这个难题难不倒 “数控刀客”。 中午12点, 两人相继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经专家组现场测量, 石凤武、 孟庆津的成绩分别是直径4.61mm和4.75 mm,仅仅相差0.14 mm。
石凤武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夺 “数控刀客” 单元桂冠,喜获 “中国大能手”称号。图为 “数控刀客”单元冠军石凤武。 任丹丹 摄选手潘志强在专心比赛中。
任丹丹摄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