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蓝领成为中产主体
金牌获得者20万元, 银牌获得者12万元, 铜牌获得者8万元, 优胜奖获得者3万元———这并不是奥运会的重奖标准, 而是中国对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的物质鼓励。 迄今为止, 中国已参加过三届被称为 “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并于2015年实现了金牌 “零的突破”。
“重奖是一种引领,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拥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应该成为我国中产阶层的主体。 这不仅可以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对于形成 ‘橄榄形’的稳定社会结构更是意义重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吴江认为。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健全高技能人才薪酬体系,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技术工人的待遇,不仅指经济待遇,还包括政治待遇、社会待遇。 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必须深刻把握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全部内涵。充分利用好市场、政府、社会多方力量,持续完善收入分配、职称评定、户籍改革政策措施。”张立新表示。
以技能参与利益分配
“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 保障人才以知识、 技能、 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 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 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 那么, 作为一项创新要素,技能如何参与利益分配?
“政府部门应负责指导企业结合劳动组织管理和收入分配改革, 加大技术技能水平对薪酬的影响比重。将薪酬、福利、培训等资源向生产一线关键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倾斜,推动企业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鼓励用人单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沈荣华说,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探索。
去年底,上海市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动一线职工岗位创新促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若干意见》, 提出用10年时间培养1000名“上海工匠”,使上海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5%。为此,上海将建立职工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职工创新积极性。该文件规定, “职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将不低于70%,且转化收益用于人员激励的部分不计入工资总额基数。”
位于 “塔基”的蓝领技工,是高技能人才的储备资源。 “科教文卫领域重视职称评定。 但在技能人才领域,技能等级评定的政策和制度还不完善,且评定后的待遇标准也没有明确说法。这就是下一步的改革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打通职业发展 “天花板”
要让技工安心磨炼技能,就得让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有目标、 有奔头,打通职业上升通道。 然而, 在现实中,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往往都与学历挂钩,职业技能评价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吴仁灏,是浙江省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他曾主持20多项汽轮机专利技术课题研究,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成功解决产品生产故障, 为企业挽回损失近1亿元。然而这样的一名技能专才,却在理论考试中屡屡折戟, 难以晋升高级技师。在浙江省改革评价体系后,吴仁灏终于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浙江省改革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按照简政放权要求,将技能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和行业。2015年底, 浙江已有2.1万家企业建立自主评价工作制度,培养技能人才27.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0.3万人。
“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主动适应企业需要,评价内容主动贴近企业岗位,不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也推动了企业的技术、 工艺和产品创新,将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大促动作用。” 浙江省人社厅厅长吴顺江认为。
为打破 “唯学历不唯能力” “重学历轻技能”现象,浙江还规定,企业在聘的高级工、 技师、 高级技师,分别对应聘用助理工程师、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退休 (退职)人员,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的基本养老金增发标准。
在急缺高技能人才的广东,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取得高级工和技师 (高级技师) 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政策上视同大专学历人员。”这一政策在 《广东省2015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实施方案》中得到了明确。
广东省人社厅负责同志说: “规定技校生可以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并不是要让高技能人才转行,而是给他们一个平等的门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一个高技能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
技能等级同大城市落户挂钩
2015年底, 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罗良收获了上海户口,成为非上海生源中专毕业生获批落户上海的第一人。这一切,都源于他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摘得的车身修理项目银牌。
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海已在居住证积分制管理办法中把技能等级列为基础指标,社会紧缺急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还可获得额外加分。
“十三五” 规划纲要提出, 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的做法。
吴江表示, 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可以让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直接增加技工行业的吸引力和社会竞争力。
随着 “一亿人落户城镇”战略推进,全国多地已经开始陆续落实 “技能等级同大城市落户挂钩”政策。与上海一样, 在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广州,相关落户政策也已落地。按照政策,具有技师证的高技能人才入户广州的条件明显低于其他群体。 比如,本科学历人才落户广州要求年龄在35岁以内, 但对考取了二级技师证的高技能人才, 落户年龄已放宽到40岁。
“此类户籍改革措施, 在制定中必须精准细致,充分考虑到高技能人才的特殊需求,增强操作性,同时做好宣传。让好政策真正落地,才能给蓝领技工带来真正的激励,让工匠们安下心来磨练技能、 制作精品。” 张车伟说。
(本文摘自 《瞭望》新闻周刊)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