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季节来了,但招聘网站的生意却不好做了
招聘网站的艰难转型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缩影
3、4 月份是每年的跳槽季——新年一过,年终奖到手,不满足现状的公司人都想着变动变动。
每年这时候,拉钩、猎聘网、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都会在地铁站、公交站投放巨幅广告,配合着他们线上线下重点筹备的“升职季”活动。
猎聘网投放在北京地铁国贸站的广告,这是价格最贵的地铁广告位之一。
但今年开年,这个行业等到的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上周五,在美国上市的智联招聘第三次收到私有化要约。和前两次不同,这次他们可能真的会退市了。智联招聘内部一个特别委员会正与最大股东 SEEK International、高瓴资本以及方源资本所组成的买方团进行会谈,后者将买走他们尚未持有的全部智联招聘已发行流通股。
变化太慢了。智联招聘在美股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股价从 2014 年上市初的 15.34 美元的上市价,涨到现在的 16.92 美元,历史最高点也不过 18.5 美元。财报显示的季度净利润,2014 年是 4300 万元左右,到现在这个数字也只是涨到了 5500 万元。
智联招聘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公司之一。易观智库的数据是,到 2016 年 6 月,智联招聘以 27.5% 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以移动应用活跃度来看,智联招聘排名第一。
针对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网站拉勾,最近也在谈转型。他们去年上线了“大鲲”和“拉勾云人事”两个新产品,前者连接按需付费的人才和需求方,后者是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云端人事管理系统。
规模更小的公司就更难生存了,比如已经关门的周伯通招聘。一位在公司关闭前离职的前高管告诉《好奇心日报》,周伯通在 2016 年下半年就已经停止运营,只是没有关服务器所以网站还能用。目前你还能在这个网站上看到少量职位更新,但周伯通自家的招聘信息停止在 8 个月之前。
公司永远在招人、永远有人在找工作,招聘看上去应该是和衣食住行一样存在“刚需”的生意。2016 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有 765 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 16 万,理论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招聘网站的用户,这还不算已经工作、考虑跳槽的职场人。
两三年前,这个行业还是挺热闹的。
2014 年是招聘网站最活跃的时候,也是创业投资最狂热的时候
“在网上找工作”这事发生大的变化是在 2014 年。周伯通招聘就是其中之一。
2007 年,当时还在 IBM 做工程师的冯涛在豆瓣上组建了一个“周伯通招聘小组”。和其他的豆瓣小组一样,人们在这里自发交换信息、分享心得。
但它聚集组员的速度远超过预期,两年间就达到上万名组员,甚至有 HR 和猎头定期在其中发布职位、勾搭候选人。
2011 年,冯涛把这个小组变成了生意,找到合伙人注册公司,上线了“周伯通招聘”网站。2014 年他拿到了来自网易的 2800 万元 A 轮投资,这次的资金支持让周伯通有了充足的烧钱资本。
好日子维持了一年左右,到 2015 年底,周伯通被曝出裁员三分之一,直接原因是融资计划失败。冯涛回应说,“账上的现金至少足够支撑 1 年半”。
最终的坏消息来的更早一些,周伯通在 2016 年 5 月就停止运营了。
即便在最好的时候,周伯通也没有做出像样的产品。整个招聘网站就像是从豆瓣小组平移过来,周伯通鼓励企业主在帖子上充当“标题党”,你能见到“无限零食!年度旅游!”这样的关键词。
它的移动应用则直接照搬了约会应用 Tinder 的逻辑,求职者和公司都左滑右滑挑选彼此。但招人和找工作并不是刷脸这么简单。
周伯通的官网,依然是“标题党”
和周伯通一样,拉勾、猎聘这两家“垂直领域”最大的招聘网站也都在 2014 变得流行起来。
在创投服务机构 IT 桔子的数据库里搜索“招聘”,你能看到超过 600 家与之相关的公司。
如果按照他们连接 HR 和求职者的方式和分类,大致可以有这么几种:
用算法做匹配,给求职者推荐合适的职位:拉勾
猎头的互联网化:猎聘网
人才拍卖,也就是筛选简历推送给企业主:100Offer、Nextoffer
用社交的方式找工作:Boss 直聘、内推
Boss 直聘
它们赶上了互联网公司最不缺钱的时候。2015 年上半年的投资额就达到了 2014 年全年水平。2015 年融资案例总数达到 3932 个,而五年前这个数字只有 302 个。
“互联网需求很大,几乎人人都有招聘需求。”Nextoffer 的创始人韩冰说,他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Nextoffer 的创业。
这也是拉勾、猎聘等等在线招聘开始成长的时候——它们都在 2014 和 2015 年间拿到了融资,与此同时行业内的其他初创公司有越来越大的招人需求,他们也跟着获得业务增长。
新服务改变了产品体验
招聘网站是 PC 互联网的产物——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58 赶集都是超过 10 年的公司,他们的核心业务是充当求职者和企业的对接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取服务佣金。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 HR,可以在这里发布招聘信息、购买广告位、购买求职者的简历信息。这就是招聘网站的主要收入了。根据智联招聘的财报,营收的 90% 都来自在线招聘业务。其他业务包括校园招聘、测评服务、猎头服务等等。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