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外包解放HR
2012-12-22 | 瑞方人力
人力资源外包解放HR
自上世纪80年代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开始,就有了HRO的启蒙——人事代理。但真正的流程外包要从2004年底才正式出现,特别是随着外资人力资源外包企业进入中国,才开始有了HRO的“雏形”。目前为止,从事人力资源流程外包的企业渐成气候,以美国为例,仅上市的人力资源外包公司就多达几十家,500强企业也有十数家。而在中国,一家像样的规模企业都没有,市场规划也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但也正如同其它人力资源服务一样,一旦外包这扇大门打开,企业未来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
客观来说,无论是预算还是人手,人力资源部往往都显得捉襟见肘。某咨询公司曾针对国外企业做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外企人力资源比较“彻底”——在中国,HR与员工的比例是1:100,即一个HR服务100名员工。而在欧美等国,这一比值是1:60或者1:70。
这并不是说国外HR的效率低,而在于他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更高。在国外定期的员工绩效评价、职业规划与辅导、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等做的更充分、更彻底,他们根据员工性别、年龄、家庭等实行差异化管理,在这些方面做的更细致、周到和全面。虽然国内企业现在也针对员工有补充的福利与保险计划,但都是“一刀切”,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化。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需埋头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中,偶尔还要客串行政部的角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战略层面的事务。相较欧美等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弱项也在于此。
以培训和招聘为例。在中国,企业培训多是“大锅饭”,人与人在实际知识的掌握、领悟力和他和岗位实际需要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而培训的资源又很珍贵,企业并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
这和企业决策者在用人方面表现出的短视心理也有关,他们往往需要的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并没有根据员工个体差异进行系统规划和长远考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透过企业运用猎头获取人才就能看得出来,企业通过猎头从外部获取人才更多出于管理的需要,某一阶段亟须外来文化力量来促进企业内部变革。而在中国,则依赖猎头来保证企业的人力供给。
正如并非所有的金子都能发出光芒,长此以往HR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人力资源部也会陷入被事务性工作埋没的恶性循环中。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下,一些从事人力资源外包的公司纷纷涌现出来。外包的出现也恰好满足了企业决策者的“口味”。
那个时候企业决策者们更多是在探讨HRO到底好还是不好,而现在这种质疑已经没有了,大家更多在考虑怎么包?包给谁?
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可以说是外包拯救了HR。
(瑞方人力)
上一篇:
人力资源外包要防范道德风险
下一篇:
人力资源外包如何帮助企业转型
热门资讯

瑞方人力斩获2018年中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类值得信赖品牌奖
2018-04-19

瑞方人力荣获“2018中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值得信赖品牌奖”
2018-04-19

入职前工作流程
2017-10-10

劳资纠纷处理流程
2017-10-10

几种合理避税方式
2017-10-10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
2017-10-10

官方!海南2017年社保缴费基数最新调整:平均工资4867元
2017-09-13

28省份明确高温津贴发放标准部分地区上调_28省份高温津贴标准一览表
2017-09-13

新生儿社保如何办理新生儿办社保有什么用
2017-06-08

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延迟退休规定2017
2017-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