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培训执行战略?
用培训执行战略?
王佳诚是费明集团老板,率领麾下在制造主业深耕20余年,逐渐巩固了市场霸主地位。但商业环境的变幻莫测让他不安,金融风暴、人口红利消失、通胀带来的成本上升……任何一个风浪都可能使企业倾覆。所以,经过咨询公司建议,在今年的“战略解码会议”上,王佳诚雷利风行,提出了要向集团已有的地产、旅业、文化和科技四大产业全面进军,并为中层分别分配了任务。
中层们纷纷叫苦不迭,感叹业务规模上得太匆忙,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紧缺,会新业务的人根本不多。更有中层指出,随着近年来一波因年龄出现的老干部的隐退潮,内部人才补给已经难以为继,任职人员比潜在接替者还多,人才结构出现“倒挂”。
回想费明集团近年来在人才吸引上不遗余力的投入,王佳诚大为不满,责问人力资源部经理尚明。尚明解释道,成熟人才招聘难度大,且来了后又难以融入企业文化。这个不假,费明集团文化比较僵化,外人很难融入。但王佳诚仍然不满,质问内部人才培养为何乏力。尚明苦笑不得,心想近年来倒是在人才培养上投入了大力气,根据战略分解任务,根据任务确定员工能力需求,根据需求组织课程和人才培养项目。但心思花了不少,培养后提上去的几个人王佳诚却并不买账,直言是揠苗助长。
但这也怪不得尚明,一来,公司的战略变得比天气还快,说白了,王佳诚的命令就是战略,才确定的培养方向,一转眼就偏了;二来,即使偶尔方向没偏,授课式培训却很难无缝对接实践,员工学到的知识却难以立即转变为绩效。这种情况下,潜质人才的能力始终欠缺,无法得到提拔,而能够为做事的,还是那些在关键岗位上长期接受锻炼的老干部,而碰上老干部因为年龄问题的“隐退潮”,这个矛盾自然被放大了,集团战略转型自然无法落地,王佳诚也自然更加不满。
尚明知道解释也是自讨没趣,没有多说,在王佳诚严肃的目光注视下,只表示会在人才培养上多下功夫。
一、重拾“学习型组织”
尚明知道,王佳诚要的,不仅仅是一两个人才或创意,而是一个能够快速培养人才的模式!王佳诚要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而是要让培养的过程与战略的落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会被认可为“人才”!这一目标,显然是一直将自己部门定位为集团“后方”的他没有思考过的;这一目标,也显然是他以前那套自上而下从战略到培训的传统模式无法实现的。
喊了多少年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尚明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工作的“战略性”,也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窝在办公室里大半天,尚明仍然没有一点思绪,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柜角落里的《第五项修炼》上。是呀,好几年前这本书的确够火,以至于现在国有机关都提“学习型党组织”。一个组织如果拥有学习的无限热情,无疑就获得了成长的不竭动力,自然也不会缺乏人才,另外,由于学习型组织的行动是和战略绩效密切相关的,自然也能快速适应战略需求。但问题就出在,用口号号召员工去学习,看似热火朝天,实则仍然是“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管理,和他自己的模式没有什么不同,学什么,怎么学,都由组织来定,员工好似木偶,自然难以为继。于是,这股风潮来的快,去的也快。
尚明眼睛一亮,“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本身并没有错,但要形成“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员工在学习上的自主性。
企业在战略转型中的柔性,除了需要高层对于环境有快速而清晰的识别,更需要员工对于战略环境的理解。员工长期接触一线,也许最清楚企业需要什么!这些战略主题对于企业来说是实现绩效的一块块基石,而关于这些战略主题的知识,也许才是员工们学习的最佳内容!
解决了学习主题的问题,尚明仍然觉得有些晕,总是觉得少了什么。第二天便组织集团潜质人才库的培养对象们进行了访谈,收集了他们关注的主题。一盘点不要紧,尚明立马就明白哪里不对了!原来,年轻人们思路很发散,不仅是关注自己部门的业务,有的还把手伸到了其他业务领域。例如,有个生产部门的小伙子周海涛,直言自己一直对旅业很有兴趣,大学也是学习旅游管理的,甚至还对旅业公司的经营提出了建议,建议还颇有见地!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建议、这种人才不是一直弱势的旅业公司正需要的吗?如果能够在集团内让他这种人动起来,再为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学习条件,旅业中层们抱怨手下无人的情况不是就可以马上解决了吗?尚明一方面感叹年轻人的冲劲,另一方面却犯了愁,要是按照这种主题来推动组织学习,集团的构架都要被拆散,报告线和协作关系全部要被打乱!周海涛这小子更是肯定要两边不讨好,生产部骂他不务正业,旅业公司骂他越主代庖,这人才,还怎么成长呀。但你若是不让他弄这个,又确实可惜,你旅业公司不就是喊缺人吗?
二、暗渡陈仓,重新洗牌
尚明知道,HR们在企业里看似神气,实则难以大面积调动资源。可要让王佳诚完全理解这个模式,下决心大张旗鼓地搞,又是在太难,毕竟是多年的格局。怎么打破?况且,打破后的风险他尚明自己也承担不起。踌躇之下,尚明联系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老师Moo博士。
Moo博士告诉他,现在的培训已经与过去完全不同了。在输入上,由过去的“总部规划内容”变成了“基层迭代生成内容”;在过程上,由过去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互动模式”、“(模拟)实战模式”,更加强调“代入感”;在输出上,由过去的“柯式四级评估”、“菲利普斯评估”变成了“模拟实践,对接实践,去评估”。尚明是老HR,当然听得懂这些趋势,他一直觉得当前的培训模式有问题,但又不太敢挑战经典,现在听到老师这么说,底气好像足了点。尤其是,Moo博士提出的“战训结合”一词,深深地印刻在了尚明的脑海里。
尚明心想,王佳诚要人才,要战略执行,但我又不能调动资源来大搞,为何不用用Moo博士提到的“战训结合”?想来,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培训这个由头来暗渡陈仓,撬动费明集团的战略执行!这个想法让他热血澎湃,脑子高速运转。在Moo博士的辅导下,他很快设计了一套方案……
尚明先是重新提交了搁置多时的企业大学——长青学院项目,并向王佳诚力陈这是培养人才落地战略的当务之急。王佳诚虽然并不奢望这个项目能解决他的问题,但还是同意了,只是催尚明要拿出更多切实有效的方案。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