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出病却怪病人HR部门该检讨一下了
临近年末,又到了培训部门向业务部门收集明年培训需求的时候了。人力资源部不管是亲自去到业务部门调研,还是发邮件填问卷,收回来的需求信息大家都心知肚明——用处不大。
问卷收回来的需求信息用处不大
这能怪谁呢?人力资源部责怪业务部门不重视,既然喊了一整年因为员工能力不足影响业绩,为何到了收集培训需求时却马虎应付;业务部门责怪人力资源部没有人性,偏偏到了业务冲刺的时候来做什么年度需求调查,这一整年你们都去哪了?
其实真不能怪业务部门,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因为查不出病因而怪病人的(何况这个病人肯定不会故意隐瞒、讳疾忌医)。要怪就只能怪主治医生不够专业,检查来、检查去都诊断不了病因。人力部作为培训的专业部门,绝不应该直接让业务部门填写明年的培训需求,这等同于让病人直接给自己开药,医生只是照单抓药。不是说上门调研、发问卷不可取,而是说如果调研的内容、问卷的设计不够专业,那就相当于医生的问诊方法不正确,无法检查出病灶。
尽管关于培训需求调研的文章多如牛毛,不过这些文章都跟那个演员“文章”一样不靠谱。什么从公司战略、业绩目标、胜任能力、职务发展等角度展开培训需求调研,这些都是屁话。如果真的是基于以上这些角度展开需求调研,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最后你根据这些所谓的培训需求分析做的培训项目一个都不能落地。
那么,培训需求调研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呢?基于几年来的学习路径图构建经历,培训需求调研的出发点就两个:工作任务 + 业务问题。概括性的讲,你只需要问业务部门两个问题:想提升哪个岗位的哪个任务的胜任情况?想解决哪个业务问题?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想提升哪个岗位的哪个工作任务的胜任情况?要作培训需求调研,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对象,千万不能只是笼统地调研全体员工(除非是那种福利性培训)。企业里面没有“人”,只有“岗位”。也就是说要想分析企业里面的员工,就必须首先分析他所在的岗位,因为这是企业员工最重要的属性,脱离了岗位而分析员工,就是空谈。习大大说过:空谈误国啊!只有实施岗位分析,才能找准岗位的典型hr369.com工作任务;只有实施典型任务分析,才能找准胜任标准;只有比对胜任标准,才能发现员工的差距。这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培训需求分析!
一个人需求提升的地方多着呢,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哪有这么多钱、时间、精力啊,对症下药,才能立竿见影。哪个岗位的哪个任务存在胜任差距,培训资源就往哪投,力求不浪费一分钱,别老是整那些光好看却没用的培训。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这不仅仅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更是指导培训管理工作的原则!
其次是第二个问题:想解决哪个业务问题?如果是新业务或者是难业务,人力部就要先对业务进行分析。新业务推广出现问题,是新业务不为员工所熟悉?还是新业务本身就有病构问题?如果是前者,就回到第一个问题;如果是后者,就列为行动学习的对象,以行动学习的课题纳入来年的培训计划。
好吧,不说太多了。以下把培训需求调研的具体、有效的问题若干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使大家对培训需求的调研有所帮助。
基于岗位
目标培训人员所在什么岗位?
该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任职资格是什么?
该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有哪些?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有哪些?
典型工作任务的流程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胜任标准是什么?
员工胜任吗?
你认为最需要提升的是哪个部分?
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更加经济、有效?
基于业务
业务是什么?是新业务(刚推广不到一年)还是难业务(一直不能达成目标)
业务本身是否存在需要探索的问题?
主要涉及到哪些人?
行动学习的课题是什么?
培训需求调研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前提必须意识到培训需求调研是所有培训项目的源头,培训项目立不立项、如何开展、如何评估……这些都依赖于培训需求的结果。所以,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开展培训必须对症下药,一次就解决好一件事,这比光有热闹场面的培训有价值多了。另外,我们搞的是企业培训,并不是校园教育、公益讲座,一分钱就要换回一分货。如果自己确实做不来,就先找一个靠谱的专业顾问来指导。因为,即使你的企业有钱,可你也不能任性啊!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