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异地就医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社保异地就医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医保跨地域结算的实现应该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这将解决异地就医困扰很多人多年的“垫资”和“跑腿”两大难题。目前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建设完毕,部分群众望穿秋水期盼政策能早日落地实施。但是社保异地就医制度在建设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政策落地实施任重而道远。
近日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表示,2017年要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不过,国家异地结算系统的启用,只是迈开了异地医保直接结算的第一步。发现,一些地区医保基金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收支压力,“过度医疗”情况又在我国普遍存在。如何做好异地医疗行为的监管和医疗费用的审核,将是决定异地结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6年以来,政府一直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步伐。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政策目标,是要实现李克强总理所提出的“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不再是群众的痛点”,而非所有人都可以随处就医。
人社部与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规定,只有四类人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分别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这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有条件的,包括长期居住在本地而医疗保险关系在外地的人群以及一小部分需要转诊的重特病患者,并非全国人民今后都可以“漫游看病”。
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启用之后,跨省结算会更加方便快捷,但这并不表示鼓励患者去大城市就医,相反《通知》要求参保地与分级诊疗的推进相结合,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所以各地政府亟需尽快完善分级转诊制度,如果所有患者都自由选择医疗机构就诊并即时结算费用,势必会有大量人群涌向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造成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届时,国家惠民政策难免陷入被过渡滥用的局面。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