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产假的背后:产假歧视OR福利
目前,北京市女职工的产假已延长到128天,如果单位同意还“可以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那就是最长可达7个月的产假呢,还有陪产假。对咱们女性来说,这也是一项福利。不过,虽然近些年女性权益有了大幅提高,但性别歧视依然或明或暗地存在着。因此,部分女性福利也会因为遭遇一些现实困境而打折扣。比如那些已经生育一个孩子还打算生一个二孩的职场妈妈们。
遭遇歧视的“一孩”
从“单独二孩”政策出来以后,已有一个孩子的36岁周女士就从“职场红人”变成了让老板不太放心、随时随地可能回家生孩子的人。她预料到,自己跳槽找工作或许更难了。
从正月十五到现在,每天投出近40份简历的25岁年轻妈妈小赵还没有找到工作。 “每次面试,我都会被问要不要生二孩。面试出来以后,就没下文了。”无奈之下,小赵隐瞒了自己已经结婚嫁人的事实,然后在一周内就找到了工作。
原本吃香的,变成了“潜在危险”,一部分“熟女”开始获益。马女士40岁出头,已经做到了集团财务副总监的位置,最近和她竞争更高岗位的是一位有着海外留学经验,但只有35岁的人。
“我不能说自己赢了就是因为她还会生二孩,但我自己是一直表态肯定不要二孩了,生理心理上都不允许。”马女士说,她认为自己很有胜算。
如今,“有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已经成为很多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考虑的主要问题。
处境尴尬的“二孩”
已婚已育的女性一直是职场上的“香饽饽”,但是,随着二孩放开,产假延长,年轻妈妈们就被打入了“冷宫”,在就业市场上举步维艰。
而在职场打拼的女性则面临着比生第一胎更艰难的抉择,这不仅意味着“一孕傻三年”的状态要再来一遍,还有可能丢了辛苦打拼下来的工作局面:到底是“生”,还是“升”? 真是个让人万分纠结的问题。
对用人单位来说,员工生育二孩,涉及到产检假、产假和哺乳假等问题,导致正常的工作中断,用人单位顾虑成本,招聘的时候更倾向男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晋升人员时,对已经生育一孩的女性或明或暗地“回避”,这使得女性在就业与升迁上遭遇困难。
值得反思的“二孩”
虽然女性就业歧视被明令禁止,但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在二孩政策放开后,歧视的“标准”又有了升级。以前有些用人单位歧视未婚未育的女性,现在已经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也被纳入“重新审视”的范围。对女性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作为遭遇就业歧视的职场女性,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女性在遭遇就业歧视后,不能忍气吞声,而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以对用人单位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用人单位应该转变观念,生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女性无论生育一孩还是二孩都要依法休产假。雇佣女性工作不但是用人单位自身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来应对诸如“二孩”和婚产假等相关政策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减轻企业和女性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女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热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