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方人力】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标杆品牌

企业咨询热线:4000-028-820 四川个人咨询热线:4000-028-821

媒体报道

中华网报道
中华网报道
中华网

人力资源服务信赖品牌

凤凰网报道
凤凰网报道
凤凰网

先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搜狐网报道
搜狐网报道
搜狐网

2018中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值得信赖品牌奖

新浪网报道
新浪网报道
新浪网

开启SaaS+人力资源创新生态模式

腾讯新闻报道
腾讯新闻报道
腾讯新闻

深度简化企业人事管理

榆林企业都会出现的薪税问题

榆林薪酬管理方法

正确掌握筹划原理,安全高效节税

榆林社保、公积金、工资三平衡

社保、公积金、工资三平衡
降低高管个人所得税率
个税政策扶持20%收益

享受政府扶持25%收益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
享受政府扶持25%收益

降低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实现降低集团的采购成本
个税政策扶持20%收益

税负从最高35%降至13.2%

股权激励让员工共享集团发展红利有利于留才,集团未来上市溢价有利于保障个人分红收益最大化,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从最高35%降至13.2%

个人所得税税负从最高45%降至0.5%~6.83%

降低用工成本,增加员工实际收入,有效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从25%降0.5~6.83%,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从最高45%降至0.5%~6.83%

选择代发工资 为企业降低成本

通过组织结构再造、薪酬结构设计、交易支付设计并结合全国各地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成本最优化、员工收益最大化、薪资社保个税公积金四平衡的一种顶层设计服务。
企业减轻税务负担

企业成本降低

员工财富增值

员工财富增值

工作代发就选瑞方人力

专业团队

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专家型顾问团队和法务团队,可提供专业知识和高品质的服务咨询

全国网络

服务网络遍全国,能提供品质如一的服务,能更详细的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

精细管理

瑞方人力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拥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获得企业信用评级标准:AAA级。

严谨合规

资深的法律专业团队敏锐洞察最新政策法规变化,提供新法解读和实操建议,确保所有业务操作符合国家及地方法规。

我们有幸参与1000+企业的成功之旅

已有许多大型企业选择我们

  • 薪税管理 合作企业
  • 税务代理 合作企业
  • 税收筹划 合作企业
  • 纳税筹划 合作伙伴
  • 税收策划 合作伙伴
  • 代理报税 合作伙伴
  • 纳税评估 合作公司
  • 纳税评估 合作公司
  • 财税服务 合作公司

工资代发常识

榆林代发工资公司 | 工资代发公司,提供企业薪酬代发、薪酬福利外包、薪酬管理服务。榆林代发工资公司哪家好?有哪些?帮助企业节约用人成本。

宝鸡社保查询

网上查询

       宝鸡社保卡网上查询网址:http://117.36.52.42/baojisscindex.jsp

  查询步骤:

  持卡人凭社保卡先进行网络注册,注册成功后可以进行社会保障卡业务办理,每次操作需输入登录密码。

  宝鸡市网上登陆社保须知

  宝鸡市网上查询社保卡办理进度

电话查询

       可拨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电话:12333

  内容包括:

  养老保险金缴费基数、比例查询,社保卡余额、明细查询等。

窗口查询

       请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社保卡号至宝鸡社保局办公大厅窗口查询。

  麟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麟游县城桑园街1号

  电话:0917-7964382

  上班时间:9: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

  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陇县东大街59号

  电话:0917-4606748

  上班时间:9: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

  金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中山东路257号

  电话:0917-2837288

  上班时间:9:00-12:00,14:00-17:00(节假日除外)

  宝鸡市各区社会保障局地址及电话一览

终端查询

      可到设置在经办机构的社会保障卡自助服务终端进行自助查询。

  定点医疗机构的社会保障卡自助服务终端机也可以进行自助查询。

  查询内容:

  包括各项社保的参保情况:缴费年限、缴费金额、账户余额等相关信息。

工资代发知识

榆林代发工资公司 | 工资代发公司,提供企业薪酬代发、薪酬福利外包、薪酬管理服务。榆林代发工资公司哪家好?有哪些?帮助企业节约用人成本。

中国养老金缺口:我们养老怎么办?

中国养老金缺口:我们养老怎么办?

  近几日,养老方面的新闻反复刷屏。先是爆炸性消息“养老金空账4.7万亿”,然后又是“养老金人均上调5.5%”的消息,一时间,群众的心从东忽一下就跑到西,再从西忽一下就跑到东。

  但是,从新闻中的跟帖情况来看,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是把这4.7万亿当成亏空来看的。还有人将这个数字减去当前养老金结余,得出1万亿左右的养老金缺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真实的养老金缺口,是不能这么计算的。下面,我们去了解一下养老金缺口到底是怎么回事。

养老金的空帐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养老金的空帐问题或者是缺口的问题,指的现在对应到每个个人账户的钱没有做实,有很多账户虽然应该有这么多钱,实际上是空的,是因为我国现在实际养老金的运行模式是一种统账结合的方式。

  1993年,在全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相关代表提出,中国要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由此确立。然而已退休的职工(即所谓的“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即所谓的“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并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但养老金需要支付。

  因为我国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实行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将两个账户混合管理,所以,这就给个人账户资金向社会统筹账户转移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为了解决已退休职工(即所谓的“老人”)的养老金支付问题,社会保障机构就利用“混账管理”的便利,直接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中的资金,长期以来,由于不断地透支个人账户来填补社会统筹资金的不足,于是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

个人账户的空账能等同于整体养老金面临的缺口吗?

  当然不能。因为在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可不简简单单只领个人账户缴纳这一块。

  当前的养老金领取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与当前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与你当初缴费的数量和时间挂钩。

  因此,在支出的时候,个人账户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这块的缺口,不是真正的养老金缺口。

中国养老金缺口:我们养老怎么办? 第1张

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养老金的收入和支出之比,在2011年达到峰顶,然后迅速下降。这就意味着,2014年开始,养老金已经收不抵支,这种情况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继续恶化。

  我们假定收入支出比在达到0.9之后就不会再持续恶化,那就意味着当下每年养老金的缺口为2000亿元左右。考虑到每年这个缺口还有15%左右的增长,那么未来20年间,我们总的养老金缺口为23.76万亿。去掉当前结余的4万亿元左右,就是20万亿元!惊心动魄的数字!而且,这个结论还有两个假定:收入支出比不再恶化;缺口平均增速只有15%。未来,这两个假定能否达到,还是未知数。

局面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老龄化加剧。

  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将增加1000万。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到达3.58亿,占人口总数的25%左右。

  可以想见,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当前的社保体系还能否维系。其实,今年人社部公布的养老金平均涨幅5.5%,已经远低于前些年平均10%的涨幅。这和养老金收支情况恶化应该有直接的关系。

  长此以往,要解决这么大的缺口,无非就是延后退休年龄,和降低养老金涨幅。这就意味着,未来完全依赖社保的话,不但退休年龄不在自己掌控之内,而且未来就算领到了养老金,也不会是你想象中的数字。至于跑赢通胀,达成心目中退休生活的美好愿景,更是想都别想。

老龄化的日本如何?

  根据调查,2015年,约有730万日本老年人仍在工作,该数字连续12年增长。目前,约360万名老年人活跃在大中小企业里,其中约74.2%的老年人以临时工或小时工的形式被雇佣。日本老年人退而不休、就业率达到21.7%。请注意,日本的人口差不多是我国的十分之一。

  这就将是未来中国的样子。不做好退休之后的计划,代价就是白发苍苍的时候,你还在工作,而做好规划的人才能安享晚年。

怎么做养老规划?

  这是个相对专业的活。养老规划是个性化的规划,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退休年龄、寿命、退休后生活水准等的预期。在确定了这些变量后,就可以估算出自己需要储备的养老金数额。

  养老规划又具有相对刚性。不像旅游规划,赚不到钱可以不去。万一把养老金亏光了,难道你能不退休?

  因此,在确定了养老金数额之后,要以资产组合的方式,综合使用各种投资工具,在控制住风险的前提之下,进行养老金的储备。

  所谓资产组合,就是同时配置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和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对冲风险,以获取稳健收益为目标。其中,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可以使用基金定投或者房产投资等方式来进行。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长期国债和保险年金。二者的配比,也要视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而定。这方面,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未来笔者将专门撰文展开。

  无论如何,养老规划必须要做,而且要摒弃随意性。须知,在养老问题里,国家靠不住,儿子靠不住,只有自己才靠得住。寻找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对自身的养老问题做以评估,是当前每个中国人都该做的事情。